学习针灸必知练针要点:练心意、指力、手法与运气

日期: 2025-09-07 17:02:25 |浏览: 4|编号: 10211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学习针灸必知练针要点:练心意、指力、手法与运气

随着事业不断进步,参与学习和实践的人持续增加,掌握针灸技艺的关键在于反复练习,前代医生探索出多种实用技巧,并阐述了不少深刻观点,这些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培养专注精神,增强手指力量,提升操作技巧,以及修炼气息控制。

1、练心意

练针时的专注体现为对针感的感受和毫针的运用。中枢神经系统掌管人体的感知和活动,当精神高度集中于指尖、针锋时,指尖的感知最为清晰,指下的力量最为充沛,手指的活动最为灵便,协调性也最为出色,病患也最容易感受到气的传导。所以,练针应当首先锻炼专注力。

《内经》特别强调施针时医生的心态,称之为"调神",将其视为针灸疗法的核心原则,是针灸医师最关键的任务。它提倡"施针的关键,不能忘记心态""所有针刺的真谛,必须首先调整心态"。同时说明,如果施针时忽略"调神",就可能导致"心神不集中,意志不清晰",进而造成"精神与气息不协调,进针时气机不通"的负面效应。这明确指出了培养心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学习缝纫的人规定了修炼心境的标准。

修炼心性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蔺云桂先生在其著作《针法灸法图解》中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练习精准刺针,另一种是练习指下感应。前者是通过从同一位置进针,刺向棉垫里不同位置的小豆子,比如黄豆和绿豆;后者是将针插入棉垫内不同深度的、直径不超过四厘米的牛皮纸片或毛边纸片,并感知其所在层次、大小以及形状,诸如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这两种方法都颇为实用。

修炼心境核心在于施针时专注精神,将意念集中于指尖、针锋,仔细感知针下反应,并且增强双手与大脑的配合、操控细针的技巧,还要培养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态度。这就是《灵枢·终始》中所说的"必须统一精神,使心神专注于针刺"。只有平日里用心修炼,临床操作时才能从容不迫,专心致志,把自身的精气神全部注入针尖,能够察觉气机的流转,用意引导气流,使补泻手法准确无误,从而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2、练指力

手指的力量,不只是指关节的劲头,关键在于运用者对毫针的把握,把微小的力量运用和控制到针的尖端,因而能产生"以小胜大"的效果。广义上讲,这种力量涵盖了手掌、手腕、手臂的力量,乃至整个身体的气劲和心思的配合。这种力量是一种"灵巧之力",要"劲道但不粗暴,快速但不急躁,轻柔但不浮夸,协调但不呆板"。

细针柔韧,若无足够指力,难以顺利刺入,胡乱操作,常令病者感痛,或致补泻落空。多项研究指出:施力强弱与感应有无、针感轻重及维持时间关联紧密,直接关乎治疗效果。具备适宜力量,方能持针稳固,出入自如,利于感应产生并保持。因此《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有言"精妙关键在于手指"。《素问·宝命全形论》对施针者提出,必须做到"手似攥虎",可见其对手指力量的要求极为严格。所以"习针当先习指",手指力量的训练是掌握针刺方法的基础。

确实,很多年长的针灸医生都格外注重手法锻炼。仔细看那些技艺精湛的针灸师的手,会发现他们持针的手指部分肌肉通常非常发达,有的甚至鼓起一个像核桃那么大的包,因此他们下针时的力量远超一般医生。

精准而坚决的触感,不是短时间就能真正学会的,所以,要好好运用所有能用的时刻,把空手训练和带针训练搭配着做。

2.1 徒手练习

五指舒展开来,指尖抵住桌面,或书本,或沙包,朝前,朝后,朝左,朝右,进行推,揉,按,捏,活动,以此增强手指和手腕的强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单独练习大拇指和食指。

(2)经常搓念拇、食二指(又称捻线法)。

(3)颤动手腕,或拇、食、中指捏紧,上下捣动。

贺普仁独创的"二指禅"练习法将呼吸调整与手指力量训练结合起来,实际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端正地站在桌子前面,然后深吸气并将气息沉入腹部,接着双臂向前伸展保持笔直,同时弯腰让双手的拇指部位压在桌面上,此时要感觉腹部的气息向上运行至肩膀,再沿着手臂、肘部、手腕一路传递到拇指的指尖,如果拇指感到疲劳,可以换成食指用同样的方式继续练习。刚开始每次练习五分钟,之后慢慢增加到十五分钟,每天进行一至两次,持续一个月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另外,也可以借助健身球。不用器械的训练能够利用任何零碎时段,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展。

2.2 实针练习

要学会正确的拿针方式。练习使用实针时,应当先掌握正确的拿针技巧。拿针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两指拿法、三指拿法、四指拿法、拿针身法以及双手拿针法等,学习者可以根据针具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三指拿法在临床实践中最为普遍,具体操作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部位夹住针柄。操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技术,都要留意握针姿态要稳当不宜用力攥紧,应维持针杆笔直挺立,否则施针时会感觉沉重不灵活或指尖力量无法传达。正如典籍《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言:"操控针具的诀窍,坚实最为关键,手指要端正直接刺入,不可让针左右摇摆"。

模拟操作,握住针具,在空中朝不同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前后,进行横向斜向直向的来回移动,旨在提升手腕的转动敏捷性,同时增强从多个角度刺入针头的效率

手持针具,将针头垂直顶住替代品表面,悬空练习,不能借助其他物体支撑;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前后轮流转动针柄,确保转动幅度平稳,针杆不左右晃动;接着慢慢加大力度。这样反复练习,直到针杆能垂直刺入替代品,针杆不弯曲、不晃动,进退和深浅都能灵活控制时,表示指力已经足够,可以开始下一步的针刺技巧训练了。

练习手指力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正确的体态,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都要确保手臂悬空,肘部和手腕不接触任何支撑物。其次,双手要均衡锻炼,无论是徒手还是使用器械,都要使左右上肢的力量得到均衡发展。再者,要选用合适的替代练习物,这些物品的材质最好能模拟人体组织,例如用绳子捆紧的棉球、软质的纸板、泡沫材料、软木块、橡胶制品,以及一些果实或瓜皮,比如橘子、西瓜壳、苹果等。最后,训练过程要逐步深入,不可急于求成。先从一寸到两寸的短针开始练习,当手指力量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操作熟练了,再尝试使用三寸到四寸的长针,要专心致志地练习,让手指、手掌、手腕和手臂的力量能够互相配合。

当代针灸师彭静山倡导了一种以轻微进针为根基的"水面习针术",此法操作简便,非常适宜用来提升手指以及手掌、手腕、手臂力量配合的整体水平,具体实施分为四个环节:

将木制棋子放置在水面上,确保其保持稳定,然后手持针垂直刺向棋子,必须保证针尖刺中棋子的某个位置,此时只能看见水面轻微波动,而棋子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

将塑料瓶盖放在水面,保持其平衡,按照之前的刺法操作,以瓶盖不翻转也不沉没,水面轻微晃动但位置保持不变为准。

③轻刺海绵,刺法如上,以其平稳不动或仅微颤为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