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复工两周,上班族报复性健身,线下线上健身房都热闹了
开工已经过去两个礼拜,许多职员白天在公司经历工作挑战,晚上或者周末赶往运动场所,进行节后的补偿式锻炼。
95后健身达人肉松步入健身场所,她发现操房、跑步机、器械区几乎挤满了人,店内海报也从“喜迎新春”换成了“春季强化训练 30节私教课仅售xxx元”,健身馆呈现一片摩肩接踵的态势,喧嚣程度比节前增加了许多倍。
乐刻和超级猩猩这类新零售健身房,不同于威尔士、银吉姆等老牌连锁健身场所,它们主打小型化精品服务,不进行销售推销,全年无休开放,不设洗浴设施,每家门店面积基本维持在两百平米上下,以此开辟了独特的市场路径。
线下健身场所已经进入新年以来的第一个繁忙期,网络上的健身专家们也陆续重新开展工作。
B站有影响力的健身博主周六野Zoey近期发布了一段助人迅速走出假期后疲惫状态的燃脂舞蹈内容,以帕梅拉闻名于健身圈的创作者在情人节期间依然不忘倡导规律锻炼;与此同时,一些热衷于介绍美食的博主们纷纷晒出号称“节后轻松瘦身”以及“饱食无负担”的食谱,意图通过控制饮食来降低能量摄入。
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居家锻炼曾引发广泛关注,如今,运动健身已形成流行风尚,手持按摩拍打器、穿着Lululemon运动服饰是参与活动者常备物品,智能化的健身环游戏机、智能健身镜等设备也陆续成为热门选择。审视疫情前后,视频博主推介健身,互联网健身模式逐渐普及,智能硬件吸引年轻人,健身领域热度不断攀升,众多参与者纷纷加入,这门行业将产生哪些新变化?
视频博主“解救”健身社恐
身为典型的内向者,肉松清晰地回想起初次走进健身场所的那番感受,当时内心十分忐忑,四周环境显得格外陌生,自己的存在仿佛格外突兀,每一个动作都显得笨拙而小心翼翼,整个体验充满了紧张与不安,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新奇,毕竟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陌生空间,需要鼓起勇气去探索和适应
那是2019年尚未爆发疫情的时候,她陪朋友前往邻近的健身场所,尚未有机会观察内部环境,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便迫不及待地迎上来介绍会员方案。由于性格不擅拒绝,她半开玩笑地探询了费用细节,在了解到年度会员费用为3588元之后,这位初入职场且手头拮据的年轻人立刻否定了加入的打算。
根据相关资料,2019年中国参与健身活动的人群比例是4.9%,这个数值明显小于美国的19.0%,然而,中国拥有会员超过6812万人,同时运营中的健身场所达到10.82万家,这两个数据都超过了美国。
健身场所虽多,却常出现管理混乱、停业消失的情况,时常能见到“好店转手,设备打折甩卖”的情景。对于刚开始接触健身的新手而言,这种场所的变动意味着不安全因素,而投入大量金钱购买年卡,也未必能收回成本。
此刻,一位朋友把帕梅拉的锻炼录像发给了她,这些内容源自海外网站,不过作为流行视频,其观看次数已经达到近千万级别。
根据健身视频中的展示,帕梅拉通常只需搭配适宜的运动鞋和服装,在面前放置一张瑜伽垫即可进行锻炼,无需借助哑铃、杠铃这类专业器材,也不需要宽敞的场地,从而简化了健身条件。
帕梅拉把每个动作分成大约三十秒的小单元,一个十分钟的视频里包含二十多个动作,从动作顺序的衔接性来说,特别适合刚开始锻炼的人以及普通健身爱好者。
B站帕梅拉视频的弹幕里,时常能看到各式各样创意打卡、幽默自嘲,大家彼此打气、彼此抚慰,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虚拟运动场所。
当某个成员每日观看帕梅拉的锻炼录像并记录进度时,这表明该成员完成了观看,进而有助于提升视频的播放完成度,这会直接关系到平台内容传播的分配机制与内容推荐的优先级,为视频内容带来持续稳定的后续关注度。
根据百度指数数据,2019年1月1日至今,围绕“帕梅拉”关键词的检索热度在2020年3月至5月期间显著攀升,那个时段几乎所有的健身场所都因疫情防控暂停营业,多数人转而进行居家锻炼,因此帕梅拉的健身教程便成了极受欢迎的锻炼指南。七月份的时候,宋祖儿、金靖这些名人上传了跟着帕梅拉运动的视频,因为名人的影响力,“帕姐”变得广为人知。同时,帕梅拉也加入了B站、小红书、KEEP这些网络社交平台。
2020年,KEEP公布了《帕梅拉女孩研究报告》相关内容,报告中的数据表明,80套帕梅拉的上线课程累计训练人次达到2500万,平均每天有超过11万人参与打卡活动,参与训练的主要群体以90后为主,超过半数的人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训练。
帕梅拉之外,周六野、欧阳春晓这些健身领域的意见领袖在疫情阶段吸引了大量目光并声名鹊起,借助网络教学和家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让许多初学者第一次有机会尝试并认识健身。
一些热衷于“内卷”的博主带动了众多年轻人开始注重锻炼身体,促使许多人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场所,“互联网”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互联网健身:把健身房重新做一遍
线上健身博主运营得不亦乐乎,线下健身房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
根据观潮新消费的数据,2020年超过一半的健身房因为疫情而停业。尽管实体健身房面临困境,但健身类应用程序却迎来了发展机遇。依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0年新冠疫情洞察报告》,2020年2月运动健身类应用程序的活跃用户数量迅速攀升至8928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将近100%。
线下实体健身场所遭遇经营困境,线上虚拟健身模式却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新型互联网健身房如乐刻、超级猩猩、KEEP等,成立于2014至2015年间,它们展现出与传统健身场所不同的特质:不会强行推销、全天候开放、不设淋浴服务、单店规模普遍在200平方米上下。这种计费方式显著降低了用户的选择难度,同时,透明化的价格体系也消除了顾客的心理顾虑,有效增强了亲和力与信赖感。
2021年,Keep与超级猩猩纷纷赢得超亿元投资,乐刻亦在同期达成三次融资,其投资方构成颇具分量,囊括了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腾讯以及高瓴等机构。
在特殊时期,乐刻、Keep、超级猩猩纷纷上线健身教学视频,以此加深消费者对它们的品牌印象。
疫情得到有效管理,线下健身场所恢复运营,肉松随即办理了乐刻健身的会员资格,因为她不想仅仅在家中独自练习帕梅拉,而是期待教练能够提供直接的示范和纠正。
肉松在一年的光景之后,初次踏足乐刻健身房参与集体课程,感受与独自在家观看帕梅拉视频的方式大相径庭。她向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透露,现场的团体教学充满了更为浓厚的运动气息,这种氛围是网络视频评论互动所无法企及的。同样的挑战性训练,独自在家时会敷衍了事,但在实体训练场,团体课程指导会督促她持续努力,周围学员的锻炼干劲也能带动自己。在家中最多进行两期帕梅拉(持续二十分钟),在运动中心却常能消磨两小时。
乐刻官方网站信息表明,国内现已有将近八百家乐刻网点分布。创始人韩伟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多个公开活动中都强调,乐刻的核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零售加盟体系,而是致力于构建产业互联的商业生态。
乐刻现在主要在线上开展业务,诸如安排课程、预约课程、到店锻炼、与教练沟通等事务,基本形成了以团体课程为主、一对一私教为辅的教学体系,官方应用中还推出了社交平台,正逐步将网络理念引入健身领域。
同类型的,有这家成立时间比乐刻稍早的互联网健身场所,它叫做超级猩猩
两者相似之处在于,新颖且专业的团体课程内容通常适合大多数健身爱好者,而差异之处在于超级猩猩仅提供单次付费选项,不提供月度或年度套餐。
北京地区乐刻会员若购入239元月度套餐,多数团体课程可获免费预约机会,单独报名课程需支付费用,范围介于9.9元至39元之间。超级猩猩会员需先办理充值业务,激活超猩卡功能,入门价设定为288元,参与团体课程享受九五折优惠,单次课程费用区间为89元到129元。
她采纳了乐刻的集体课程形式,肉松也尝试过超级猩猩的集体课程,她发现这两种课程的内容大体相同,有时她还在超级猩猩碰见过乐刻的指导老师,不过超级猩猩的场地卫生状况和器械的新旧程度都比乐刻要好一些。
乐刻在小红书上的相关内容超过一万条,超级猩猩的相关内容则超过了五万条。肉松说,他在超级猩猩上看到的Lululemon产品信息,比乐刻要多得多。
在小红书搜索乐刻和超级猩猩
乐刻与超级猩猩持续增加店铺规模,而Keep的健身场馆项目曾一度暂停。
二零一八年,Keep在北京华贸设立了首个实体网点,六个月后又增设了两家分店,到第二年才将业务推进至上海地区。不过,健身场馆停运的节奏明显快于新店开设的步伐,有消息透露,Keep在北京的部分线下网点从投入运营到最终关闭,仅维持了十二个月,紧接着上海地区的门店也相继停业。二零二零年,Keep曾一度暂停了线下机构的增设计划。到今年二月为止,Keep宣布结束同传统健身房的关联,启动Keep精选健身场所方案,整体修正费用后,所有门店的每项课程统一为49元每节。这次行动,Keep明显参照了超级猩猩、乐刻的集体训练方式。
智能硬件再热,是健身真香,还是智商税
虽然健身常被视为热门行业,其实核心是克服自身的懒散,表明这是一项与人性相悖的营生,许多人在过程中半途而废。所以,部分健身商品被讥讽为“榨取利润后便撤离的愚昧收费”,例如近年来广受瞩目的,配备人工智能指导纠正体态的智能健身设备。
根据调查,国内已有十多个品牌如Fiture、乐刻、咕咚、小乔体育等竞相争夺“魔镜”市场,不少科技企业也纷纷加入战局,小米、百度、华为均传出计划推出智能健身设备的风声,但高达四千元的售价让许多消费者却步不前。肉松清楚表明自己不会添置健身镜,租房的面积原本就很小,若要放置这面镜子,还需要有足够活动的空间,这就意味着至少要租一个主卧或者一居室,这些都会带来额外的开销,而且搬家时必须时刻小心以免镜子被磕碰,简直像是带回了件麻烦的物品。
健身器材在投资方领域广受欢迎,不过,目标群体模糊、大众对其了解不深这些情况,使得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不高。
健身领域不止有健身镜,像曾经风靡一时的switch健身环、家用动感单车、运动手表等智能健身设备,也都曾引起广泛关注。但随着市场热度消退,热衷健身的人即使没有辅助工具也能坚持锻炼,而很少运动的初学者即使拥有这些设备,也只会让它们闲置,仅仅依靠有趣的功能点,并不能让用户将它们培养成习惯。
二零二一年八月,国家层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这一文件。统计表明,国内民众参与体育活动频率较高者占比为三十七点二。这一比例对应的人口数量超过五亿。
网络技术的融入,为健身这一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业开辟了诸多新颖的机遇,过去仅在实体场所开展的业务,如今也能在网络平台或者居家条件下再度开展。
然而要避开锻炼的艰辛去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对参与者而言,对推广方来说,显然不存在便捷的途径。
体验健身带来的愉悦之前,必须投入足够的汗水和付出,才能避开那些无效的消费陷阱,就像健身达人欧阳春晓在某个视频中所言:“若不经历艰辛,身体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本文里的肉松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