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运动疗法助缓解疼痛酸胀
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
曹 蕊 郑甲杲
腰肌劳损运动疗法的动作练习。姜晨 绘
腰部肌肉出现慢性损伤后,会引发多种相关病症,比如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以及腰臀肌筋膜炎等,这些病症都属于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炎症反应。这种损伤通常没有明显的外伤作为诱因,主要症状是疼痛和酸胀感出现在受影响的区域。战友们在训练时如果动作不标准、训练量不恰当,或者长时间站立、长时间坐着,都容易导致这种损伤,情况严重时还可能造成长期的腰背部疼痛问题。凭借丰富的医疗实践积累,作者归纳了三种针对腰部肌肉损伤的康复方案,旨在为受腰肌劳损困扰的人提供有益参考。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借助非自主活动(比如腰肌伸展)、自主活动(例如力量练习、平衡练习)等手段,旨在改善腰肌劳损者的肌肉功能,加强脊柱支撑能力,从而减轻腰部不适、酸楚等感觉。下面为腰肌劳损者提供几种简单、有效、容易掌握的练习方法。
腰部与臀部筋膜得到拉伸。仰面躺着,双腿弯曲,膝盖靠近臀部,双手环抱住膝盖,让骨盆略微抬离床面,保持这个姿势30秒,参考图①。接着采取跪姿,将臀部移到脚后跟下方,上半身向前倾斜,双臂向前伸展,尽可能让胸部触碰到地面,参考图②。这两个动作算作一组,每组合并完成10遍,每天进行两次练习。
桥拱式锻炼,桥拱式锻炼分为入门、中等、顶尖三个阶段,参与人员能依据实际年龄、身体不适状况以及运动能力来挑选相应难度,入门级桥拱式锻炼:身体平躺,双腿弯曲,向上拱起腰部,让大腿和上半身处在同一平面,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见图③),中等难度桥拱式锻炼:身体平躺,双腿弯曲,向上拱起腰部,让大腿和上半身处在同一平面,双手举过头顶(见图④)高难度拱形姿势训练:首先平躺身体,将一条腿弯曲,另一条腿与身体呈直线,双臂举过头顶,接着向上拱起腰部(见图⑤)。每完成一次动作维持30秒,每套动作包含10个重复,每天进行2套练习。
支撑单臂和同侧膝盖外侧进行训练,这是基础训练阶段,身体需保持挺直,每侧持续30秒,然后换边重复相同动作,参考图⑥。进阶训练则改为用单臂和脚外侧支撑身体,同样保持直立姿势,每侧保持30秒,完成后再换边进行相同练习,参考图⑦。建议每个动作为1组,每组5~10次,每天练习2组。
猫式练习,需盘腿而坐,双手与双膝着地支撑躯体,务必确保双肘挺直、骨盆稳固,吸气时将头颅下压,同时逐步抬高胸部(见图⑧);呼气时缓缓抬起头部,并逐渐降低腰部位置(见图⑨)。建议每次维持7至8秒,每组完成8回,每日进行2组。
物理治疗手段。运用电学效应、声学原理、光学技术、磁学作用以及热能动力等物理要素,借助当代科技手段,用以诊疗病症的一种方式,能够改善腰部血液流通状况,缓解肌肉群过度紧绷状态,同时具有消除炎症和减轻疼痛的效果,伴随军队医疗设施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单位通过官方供应或自行购置了多种类型的中频设备、高频仪器以及热疗磁疗装置。腰肌劳损病患运用这些医疗器械时,需留意剂量和时长,同时接受军医或卫生人员的监督。一般而言,中频电疗每次进行15至20分钟,每天一次,一个疗程包含10次。高频电疗每次进行15至20分钟,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也包含10次。实施电疗时,电极片必须与皮肤紧密贴合,要避免发生电击伤害。若感到明显灼热,需调低温度,或改用其他方式治疗。接受过腰部手术并植入金属物的病人,不允许进行电疗。实施热磁疗法时,温度宜维持在四十度到四十五度,每天进行一至两次,一个疗程包含十次治疗。对热、电等刺激反应迟钝的人,应调低温度,或小心治疗。
中医的古老疗法,运用针刺、按压、药方等传统手段,专门为腰部受损的人提供帮助。这些技术要求高,必须由具备治疗能力的医师或护理人员来执行。通过按压和特殊手法,能够使腰部紧绷的肌肉得到舒缓,改善区域内的血液流动,进而减轻腰部的酸胀感。患有软组织出现条索样硬块的人,可以尝试揉捏和拨动这两种手法。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用力过猛导致软组织产生肿胀。当腰部疼痛突然加剧时,可以采用针刺治疗。通常选择的针刺位置包括肾俞穴、承扶穴以及阳陵泉穴。若在针刺期间感到心慌、恶心、脸色发白、头昏胸闷、汗流不止,可能是发生了晕针现象,需要马上终止治疗。
腰肌劳损病人听从医生指导采用这些方法,多数情况下能够取得显著疗效,而且腰肌劳损病人日常要注重腰部的保暖,保持坐姿正确,防止长时间坐着或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