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小雨体检查出脊柱侧弯,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达2.4%~5.7%

日期: 2025-09-20 22:07:04 |浏览: 24|编号: 10315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14岁小雨体检查出脊柱侧弯,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达2.4%~5.7%

【幸福处方】

作者杨华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康复中心主任医师

前段日子,名叫小雨的十四岁女孩体检时,发现了脊椎存在畸形。其实她双肩高低不平的问题,早就显现出来,现在脊椎已经形成了非常明显的"C"字形。她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有关注到这个情况,现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感到非常懊恼。

这种情况并非孤立现象。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学生群体中脊柱弯曲问题的普遍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二点四到百分之五点七。脊柱侧弯并非只是体态问题。当脊柱在立体空间呈现非正常的偏斜状态时,就形成了脊柱侧弯,这种异常不仅体现为脊柱向一侧的曲折,还常常伴有椎体扭转和自然弧度的变化,从而构成"C"状或"S"状轮廓。这种不良影响出乎意料:它会造成肩膀和背部不对称、胸腔形态异常、骨盆位置不正等体态异常;压迫心脏和肺部以及肝脏,妨碍气体交换和食物消化,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它对少年心灵的伤害,不少病患变得缺乏自信、孤僻,甚至可能转为情绪低落。

如今儿童脊柱侧弯问题突出,一个关键因素长期未被关注——缺乏锻炼。现代生活模式导致孩子们活动量锐减,国家体测数据表明,孩子们的体格状况每况愈下,同时体重超标和肥胖现象日益普遍,这些转变直接危害到脊柱正常发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不足正是诱发脊柱弯曲的主要因素。若支撑脊柱的深层肌肉锻炼不够充分,脊柱便如同缺少根基的棚屋,容易发生形态改变和位置偏移,并且活动量不够还会造成关节灵活性变差,进而使脊柱无法维持正常的运动范围和缓冲功能。

当前儿童普遍存在活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标准的活动模式应当呈现金字塔形态,基础层包含步行、上下楼等日常行为,中间层涉及跑步、游泳等有氧锻炼,顶层则是伸展和力量训练,例如练习瑜伽或进行攀岩。然而,现今不少孩子的活动模式完全 upside down,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静态活动”(看电视、使用电脑)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为了防治脊柱弯曲,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根据脊柱侧弯特点,运动选择有明确原则:

首选均衡发展的双下肢活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对称性锻炼方式。特别要注意游泳,人在水中接近失重时,脊柱承受的压力最小,各种泳姿都能很好地锻炼背部肌肉群。

建议进行身心锻炼,例如练习八段锦、打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这些活动可以增强脊柱两侧及相关肌群的伸展性,也能促进呼吸系统的改善。

远离风险行为:承重活动,比如举重、篮球、跳跃等,会增强脊柱负担;扭转性质的锻炼,诸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或会加剧体态异常。

进行专项练习:首先进行伸展活动,着重活动头部与背部深层肌肉、胸部与腹部肌肉以及身体两侧肌肉;其次进行力量训练,借助臀桥、平板支撑等练习来提升核心部位稳固性;最后进行体态调整,利用靠墙站立方法来优化身体形态。

轻微的脊柱弯曲在初期阶段常常不被注意,不少儿童是在沐浴过程中被察觉身体一侧有凸起,或者在行进时显现出身体姿态异常、肩膀高度不一致的情况。一旦显著的不适感浮现,脊柱或许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形态改变。家长可以通过分阶段的观察方式来进行初步的评估。双肩高度不一致,一侧肩膀比另一侧高很多;肩胛骨形态不均,一侧肩胛骨凸起或位置异常;骨盆姿态不正,腰部曲线不均衡,导致裤腰线偏斜;身体整体向单侧歪斜;头部与颈部位置不对,头部未在骨盆中线正上方。

需要特别告知家长的是,青少年骨骼成长阶段是矫正的重要时段,在青春期开始的前一年到结束后的两年间,脊柱侧弯的发展速度最快,每个月可能增加一度,同时这也是进行矫正最为有效的阶段。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9日 07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