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小明脊柱严重侧弯!脊柱侧弯成青少年健康第三大杀手?

日期: 2025-09-21 06:01:14 |浏览: 22|编号: 1031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17岁小明脊柱严重侧弯!脊柱侧弯青少年健康第三大杀手?

17岁的小明在一年前

就被同学发现背部不对称、高低肩

但由于课业繁忙

他也就没有重视

结果高考后,父母发现

两个肩膀不一样高越来越明显

且伴有疼痛

这才焦急万分来到医院

经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脊柱骨科EOS检查发现

小明脊柱出现了严重侧弯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陈克冰副主任医师称,由于站立、坐着时体态不良,众多青少年正承受脊柱弯曲的困扰。脊柱弯曲问题,已紧随肥胖和视力不佳,位列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的第三位重大威胁。

//

什么是脊柱侧弯?

//

脊柱弯曲变形,又叫做脊柱扭转,是因先天构造缺陷、组织老化病变或未查明缘由的自发性因素等造成,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形态偏差,涵盖水平面、前后向面和垂直面内的排列错位。让本该笔直舒展的脊柱产生了超过10度的C状或S状横向扭曲,常见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孩童和青少年群体,其中由未查明原因引发的自发性脊柱弯曲变形占所有病例将近八成

根据调查,国内脊柱弯曲的流行程度介于1.5%到3%之间,当前罹患这种病症的人数已经超过三百万,每年新增病例达到三十万,其中青少年患者占了超过一半的比例,而在8岁到14岁的青少年群体中最为普遍。

医学上,脊柱弯曲根据起因可以分成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或者叫非结构性跟结构性两种情况。

陈克冰说明,非结构性脊柱侧弯由特定因素引发,形成暂时性弯曲,例如某些炎症状况,比如阑尾发炎,可能造成脊柱弯曲,当诱因消除后,脊柱形态会恢复正常,然而持续存在的状况,有可能演变成结构性侧弯,通常这类患者躺卧时,侧弯现象会自行消退,进行X线检查,脊柱骨骼显示没有异常。

临床上,结构性脊柱侧弯是专科医师较为关注的类型,具体包括:

1. 特发性

最多见,占所有病例的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五,病因不明,因此得名于特发性脊柱侧弯,依据起病时的年龄,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

(1)婴儿型(0~3岁) ①自然治愈型;②进行型。

(2)少年型(4~10岁)。

(3)青少年型(>10岁~骨骼发育成熟之间)。

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为常见。

2. 先天性

(1)形成不良型 ①先天性半椎体;②先天性楔形椎。

(2)分节不良型。

(3)混合型,同时合并上述两种类型。

脊柱先天性弯曲是因为胚胎期间脊椎分节出现缺陷,存在骨桥或者椎体发育不全,或者两者兼有,导致脊柱两侧生长不均衡,进而引发脊柱弯曲。这种情况常常伴随其他异常,比如脊髓发育异常、心脏先天问题、泌尿系统先天缺陷等,通常在X光片上就能看出脊椎发育的异常情况。

3. 神经肌肉性

分为神经起因和肌肉起因,由神经或肌肉病变引发力量失衡,尤其是脊柱两侧肌肉发展不均造成脊柱弯曲。常见诱因包括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肌肉萎缩等。

4.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

5. 间质病变所致脊柱侧弯

如马方综合征、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等。

6. 后天获得性脊柱侧弯

由强直性脊柱炎造成,或由脊柱骨折、脊柱结核、脓胸及胸廓成形术等胸部手术导致,进而引发的脊柱弯曲现象。

7. 其他原因

如代谢性、营养性或内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弯。

//

脊柱侧弯如何诊断?

//

脊柱侧弯的早期诊断

陈克冰指出,及时察觉并尽早干预至关重要,能够阻止异常形态加剧。脊柱侧弯初期征兆包括:双肩位置不一致,脊柱偏离正中,肩胛骨高度不均,单侧胸部可见皮肤褶皱,弯腰时双背肌群形态不同。

早期发现主要靠父母、学校老师和校医。

最基础的筛查方法是做弯腰动作测试:先让被检查者脱掉上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保持身体直立,接着双手掌心相握,将手臂慢慢放到膝盖下方,同时身体下蹲,检查人员坐在孩子前方或后方,目光平视,观察孩子两侧背部高度是否一致,假如发现某一侧明显偏高,可能提示存在脊柱弯曲并伴随椎体扭转形成的凸起,一旦测试结果呈现异常,需要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影像学检查

拍片诊断最为关键,通常借助影像片即可分辨脊柱弯曲的成因、类型以及弯曲程度、所在位置、扭转情况、骨骼发育阶段、代偿状况等。

CT检查能够清晰呈现脊椎与神经的相互位置,判断是否存在脊髓异常,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优异的软组织解析力,能够清晰呈现脊髓方面的异常情况。

神经系统检查

所有脊柱侧弯患者必须接受系统的神经功能评估,首先关注是否因弯曲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功能丧失,初期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及异常反射出现;其次需排查是否存在椎管闭合不全、神经管发育缺陷、中央管扩张等脊髓相关问题。

//

脊柱侧弯会引发哪些健康问题?

//

陈克冰谈到,双肩高度不一样,肩胛骨突出,胸廓肋骨也显得凸起,腰部椎旁肌肉明显鼓起,骨盆位置不正,双腿长度不一,这些身体上的不正常现象虽然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有些严重的脊柱弯曲还会导致心脏和肺部功能出现障碍。

特别是胸椎弯曲,常常伴有椎体扭转或融合成角异常,因而造成双肩廓生长不均衡,凹陷一侧的胸廓会缩小,肺部发育受到阻碍,产生受限的呼吸功能,使人难以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

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受阻、肺动脉压力过高、右心系统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若是存在左倾畸形,心脏将承受挤压,功能会受影响,泵血效率下降,进而引发全身生长受阻。

很多脊椎弯曲甚至错位的人,身体上并不感到特别不适。因为年纪轻的人,肌肉、骨骼、韧带能够很好地适应,力量也比较强,对脊椎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脊椎弯曲的常见表现不会马上显现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劳损不断累积,症状会逐渐出现。

脊柱侧弯进展迅速,通常每年弯曲度会增加五度到十度。若弯曲程度严重,可能导致终身残疾。因此,及时察觉并尽早干预至关重要。

看医生时,通常会先了解病人以前生过什么病,接着会让人脱衣服,医生用眼睛看看身体,最后还会用机器检查身体内部情况。

//

脊柱侧弯该如何治疗?

//

脊柱侧弯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手段有很多种,比如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使用石膏以及穿戴辅助器具,不过其中效果最好、最为稳妥的是辅助器具的佩戴。

轻度脊柱弯曲在二十度以下时,无需立即干预,需加强监测,若每年弯曲角度增加达到五度,则需佩戴矫正装置。对于初次检查时弯曲角度在三十度到四十度之间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必须马上采用矫正装置,这类患者中超过六成有继续加重的可能。青少年脊柱侧弯出现以下状况时,应评估是否需要手术解决:

(1)胸弯大于40度、胸腰弯/腰弯大于35度者;

(2)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快速进展者;

(3)腰背疼痛明显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者。

患上天生脊柱弯曲的人,倘若这种弯曲属于容易发展的类型,又或者在观察中发现弯曲程度显著加深,就必须及早接受手术干预,通常三到五岁是较为适宜的手术年龄。

脊柱侧弯成因复杂多样,类型众多,是否实施手术不能单凭患者年龄或弯曲程度来判定,必须综合评估畸形的种类、特征、涉及节段、发展快慢、个体骨骼成熟状况以及畸形对身姿造成的损害程度等要素。

发展性脊柱弯曲宜早实施手术,已获普遍认可,因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其形态会持续恶化,同时也会变得更为刚硬,从而增加矫正难度。然而,对于非特异性脊柱弯曲,如果在儿童阶段过早进行后路矫正及融合术,可能会对其脊柱的发育过程造成干扰,长远来看很可能会致使形态问题进一步加剧。此外,脊柱的稳定状态、手术对脊柱生长及活动能力的作用等要素也必须纳入考量范围。所以,针对每一个脊柱弯曲的人,需要仔细研究,实施专门的治疗方案。

脊柱侧弯手术旨在阻止畸形发展,恢复脊柱的平衡状态,尽可能矫正现有的畸形程度,尽量保留脊柱中能够活动的部分,避免神经受到损伤。

//

脊柱侧弯该如何预防?

//

1. 日常保持正确姿势

维护青少年正确的体态并使之成为自然反应十分关键,家长和教师在家庭及校园环境中需持续纠正孩子不恰当的体态倾向;从静坐、站立、安睡到步行的体态均需关注;睡眠时床垫不宜过软,枕头不宜过高,以免导致脊柱结构出现偏差,建议使用硬质床铺。

2. 出行选对鞋

挑选给孩子穿的鞋子时,要避免尺寸过大,同时也要防止鞋底过于坚硬或过于厚实,因为太大的鞋子会导致孩子腿部活动时失去平衡,持续这样,会增大脊柱的负担,进而引发不适感。

脚底若与地面接触不充分,将使脊柱承受更大压力。女孩不宜穿束缚脚踝的长靴,亦不该穿高跟或尖跟皮鞋。这些鞋子会加重脊柱的负担,尤其是对腰部的影响更为显著。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经常使用单肩背的包,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肩膀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变成脊柱侧弯的人。

不宜久以面部抵靠椅背或伏于书桌歇息,此举既存风险,亦损脊椎康健。

4. 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调整体态时应当加强运动训练,运动是防止脊柱弯曲十分关键的一环。着重锻炼后背和腰部肌肉群,能够辅助纠正异常形态,同时降低颈部和腰部出现不适的几率。运动期间要确保身体所有关节和肌群都得到活动,有利于重新建立身体稳定状态。

陈克冰提出注意孩子的脊柱状况。当孩子出现肩膀不等高、腰两边不平衡、背部形态异常、颈部和腰部经常感到不适时,需要留意是否有可能存在脊柱侧弯问题,并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期医学指导

陈克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医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