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伸臂动作或损背部肌肉,背阔肌功能及损伤影响需关注

日期: 2025-09-23 05:01:59 |浏览: 19|编号: 10331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日常伸臂动作或损背部肌肉,背阔肌功能及损伤影响需关注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借助某些运动工具或因职业特点,不断将手臂向上前方伸展。这种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可能伤害到背部肌肉,这种逐渐累积的慢性伤害,会逐渐波及其他身体区域,引发更多不适,而背阔肌正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位。

背阔肌

背阔肌是背部一块宽大、扁形的肌肉。

它主要用来使上臂向后伸展、向内收拢和向内转动;同时,它还能辅助进行深呼吸。

背阔肌起始位置包括第六胸椎以下各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后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以及第三和第四肋骨靠近背部的地方,还有肩胛骨下角附近,终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由胸背神经负责控制。

背阔肌在肩关节的伸展动作中发挥作用,活动范围从180度延伸至-40度。它与大圆肌、胸大肌以及三角肌后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手臂的下压和上提动作。该肌肉是上肢进行拉力动作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肌群。肩关节具备充分的背阔肌活动空间,这对于准确执行手臂在头顶上方的运动至关重要。

背阔肌和胸大肌协同作用,实现肩部向内收拢和向内旋转的动作。这两块肌肉力量强大,在功能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并且在肱骨部位形成机械性关联,犹如一件背心的正面和背面拼接。

诱因和症状

背阔肌容易发生筋膜疼痛症候群,多是因为反复将手臂向前上方伸展而造成肌肉微小损伤所致。肌肉遭受钝性挫伤,也可能引发背阔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肉损伤并非唯一原因引发筋膜痛症,其他多种情况也可能诱发此症候群。像部分平时疏于锻炼的人,每逢周末突然进行强度较大的活动,若参与的运动项目与惯常练习不同,存在引起筋膜性疼痛的风险。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观看电视时采取不良的姿势也是一个导致问题的原因。过去曾经发生的损伤也可能引发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有这些导致问题的因素在个体营养状况欠佳或者伴随精神情绪反常的时候会被放大,比如长期处在压力重重或者心情低落的情况。

背阔肌症候群好像特别容易因心理负担而引发,因为紧张和衰弱常常伴随痛苦出现,从而加剧了病人的活动受限。

背阔肌综合征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肩胛骨下方某个部位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这种疼痛是由背阔肌发生病变引起的,并且会扩散到身体对侧的腋下、手臂,以及无名指和小指的背部位置。进行按压或牵拉等动作时,如果触碰到扳机点,同样会引发剧烈的局部疼痛,或者产生牵涉性的不适感。

另外,肌肉受到刺激时,常常会发生不自主的回缩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跳跃征,也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个特征。

对姿势的改变

背阔肌的附着部位非常分散,它不仅有助于手臂的活动,也能够对躯干和脊柱产生作用。当左侧背阔肌发力时,可以辅助身体向左侧弯曲。在手臂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背阔肌还能帮助脊柱伸展和骨盆前倾。

背阔肌绷紧时,脊柱会形成补偿性的向后弯曲,从而对脊柱后方的构造造成挤压,进而引发腰部疼痛。

对呼吸的影响

背阔肌的一部分与下3~4根肋骨相连,而肋骨下方是横膈膜附着之处,横膈膜是呼吸的重要动力来源,背阔肌在维持肋骨形态以及深呼吸发力时,扮演着核心角色。

因此当背阔肌出现损伤、变得僵硬并且弹性下降的情况,呼吸的深度会随之减小,肋骨的上下运动幅度也会降低,接着膈肌的功能会受到干扰,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的紊乱。

神经分析

背阔肌受胸背神经控制,该神经源于臂丛神经,具体来说由C5至C8以及T1的前支组成。这条神经负责支配背阔肌的功能。当背阔肌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腋部以及同侧上肢背面的不适感,疼痛甚至能放射到无名指和小指的背部区域。胸背神经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受到胸廓出口处压迫,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背阔肌的功能受损。

神经反射疗法主张,胸部和背部神经由臂丛前支神经(C6~C8)管理,而由对应后支神经支配的区域,包括颈后部C5~T1的皮肤、肌肉和筋膜,受到刺激后,其反应也可能传导至前支,从而引发背阔肌运作失常。

背阔肌的筋膜链

背阔肌借由胸腰筋膜与另一侧臀大肌相连,构成一条加固骶髂关节的筋膜纽带。当背阔肌和对应臀大肌共同发力时,胸腰筋膜会变得紧绷,随后释放出大量势能,从而辅助降低行走过程中的总能耗。

臀大肌出现功能衰退或运作异常,同样可能引发肌筋膜链效能降低,进而造成骶髂关节受损。此外,臀大肌的功能障碍会经由这条筋膜链引发对侧背阔肌的代谢性亢进,致使背阔肌变得僵硬,从而诱发肩部不适。

触诊

体位:受检者俯卧,手臂放两边。

检查者用手掌轻抚宽厚的肌肉部分;受检者对抗肩部关节的向内拉近和向外伸展,以体会该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

治疗原则与手法

治疗背阔肌综合征的目标是减轻肌筋膜扳机点的痛苦,让受损肌肉得到舒缓,借助这种方式阻断疼痛链,从而实现疼痛的持久减轻。

神经反射疗法

针对斜角肌间隙部位、肋锁关节区域、胸小肌后方间隙以及颈肋区域这些容易发生神经受压的状况,通过实施手法干预和针刺疗法,同时处理由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与皮肤区域,最终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

筋膜链疗法

可通过对臀大肌的评估和治疗来达到改善背阔肌紧张的问题。

松解外侧胸廓和肩胛骨前表面

背阔肌与前锯肌持续处于绷紧状态,会造成肩胛骨下角持续处于绷紧或粘连的情况,进而引发肩胛胸壁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以下这些按摩手法能够改善活动受限和粘连的状况。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90°或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在病患的手臂下方垫上软枕助其舒展。医师面向病患头部方位站立,与病床构成四十五度角,于身体侧面胸廓部位沿肋骨走向,先以指尖、后以拇指实施往复按压式按摩,借以舒缓背阔与前锯肌。持续按摩直至腋下发际区域。

让病患的手臂呈直角向上弯曲,同时向内旋转,并使肘部也弯曲成直角。治疗人员面向病患头部站立,与病床形成四十五度角,用指尖从前向后,在胸廓前方实施短促的挖掘式按摩,以此缓解胸小肌肉的紧张。

治疗师背对病床站立,使肩胛骨下方背阔肌区域肌肉松弛,用一只手的拇指沿着背阔肌肌纤维方向向前推,同时另一只手固定住肱骨,并将肩胛骨向后方牵引。这种“交替推拉按摩技术”有助于缓解组织粘连问题。

治疗师面向病患头部站立,与病床呈四十五度角,将病患的手放置在侧胸部,治疗师用前臂环抱病患的手臂以固定,并卡住肱骨头部。另一只手的指端抵住肩胛骨内侧边沿去接触前锯肌的着落点,同时引导病患的手臂和肩胛骨向上,用手指从下往上进行抠挖式按摩。

当治疗师无法将手指置于肩胛骨外侧时,可引导患者略微向后方转动身体,并将手臂放置于背部位置,如此体位有助于使肩胛骨向上抬起,进而显现其内侧结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