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卧室乱引争议:干净是滤镜还是底线?不同人有不同答案
昨天在小红书上浏览时,偶然发现一则点赞数很高的文章,内容是一位女性展示了她杂乱无章如同战场般的卧室,并且附言称“这就是我本来的样子”。
评论区掀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人称赞她性格直爽,但大多数网民毫不留情地指责“本质就是恶劣,不能把本真当作借口”。
我盯着那堆衣服山,突然意识到——我们到底在争什么?
干净,到底是滤镜,还是底线?
先别急着站队。
我上周刚去闺蜜阿黎家,她离婚半年,一个人带娃。
客厅地面反光刺眼,可以映出人影,厨房操作台面空荡荡,连冰箱上的便签都整齐地排在一条直线上。
我问她累不累,她笑:乱一点我就心慌,收拾完才能喘口气。
那一刻我明白,干净对她不是人设,是自救。
可另一个朋友小悠完全相反。
她的出租屋总是显得杂乱无章,桌上到处是送餐的餐盒,床上胡乱堆放着电子设备和袜子。
但她每天六点起床跑步,写代码到凌晨,情绪稳得像老狗。
她说:我脑子已经够吵了,眼睛想看点乱的,才觉得世界真实。
听完后,我默默把“乱=懒”的标签撕了。
所以干净这事,压根不是统一标准。
有人靠秩序续命,有人靠混乱充电。
需要提防的,是视“洁净”为新的束缚——女性要时刻芬芳,居所须纤尘不落,社交动态务必美化。
这种表达方式比污垢还要不堪,它迫使你把日子过得像展室,连呼吸都担心弄脏装饰。
我试过跟风。
买了收纳盒、标签机、香氛喷雾,结果三天就打回原形。
后来明白了:我这种笔耕之人,最需要的是充电器触手可及,而不是把充电器缠成花束。
如今我的书桌仍然杂乱,不过键盘边上始终放着一杯热水——这是我为自己营造的条理性,旁人觉得不妥吗?
关我屁事。
说到底,干净不是展览,是体感。
你能在自己的节奏里睡得着、吃得香、不焦虑,那就是干净。
至于那些把卧室拍成美术馆的博主,我尊重,但不想学。
毕竟,生活不是给别人打分,是给自己续命。
最后一句:乱可以,脏也行,只要你能对自己的呼吸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