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是世界物理治疗日。
这个日子,感觉很新鲜吧!它专属于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于1996年正式确立。通过这个纪念日,从事理疗工作的人群意识到了,他们对于促进和守护个体整体健康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们正在指导病患实施肩部肌肉功能恢复练习
正值上海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以及“医院开放日”活动期间,新民晚报记者前往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院区)康复大厅,亲身感受了平衡训练仪、步态分析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情况。
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吴一鸣向笔者表明,跌倒构成了老年群体意外事件的头等威胁,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是关键因素。实施科学康复训练,能够显著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概率。
站立时膝盖不可弯曲,医生反复叮嘱要挺直身体。起初的难度设置,普通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然而当倾斜角度增加、运动节奏加快,记者便不得不握住扶手维持稳定。“该设备能够针对患者多样的平衡问题,设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吴一鸣解释道。这台装置的特殊操作模式,便是单脚独立——仅仅几秒钟,记者就踉跄起来,彻底失去了平衡能力。
患者正在反重力跑台上进行腿部恢复训练
反重力训练设备,初见时,与健身场所常见的跑步机别无二致。不过,使用前需穿着紧身衣,并由医师将其与气密舱对接。随着内部持续充气,人体会感受到失重状态,身体不由自主变得轻盈。这种设备适用于骨骼、内脏系统、老年群体及神经系统病症的调养。吴一鸣在旁边讲解道,该装置能调整减重程度,直至患者能够自行站稳或下肢不适感减轻。
记者借助屏幕,能够即时观察自身下半身的活动情形。吴一鸣指出,这款反重力设备还具备模拟不适感的功能,能够记录机体对锻炼负荷的适应情况,有助于监测使用者身体状况的恢复状况。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吴一鸣(右边那位)在指导患者运用外骨骼机器人开展腿部肌肉功能恢复锻炼
康复师们当场教导了老者避免跌倒的方法。居民顾阿姨表示,原先认为康复仅限于病后恢复,现在明白预防同样关键。这些器具既符合科学原理又充满趣味,使我们对长者的健康维护增添了把握。
特别要指出的是,上海老年病院与梅陇社区医疗点共建的康复疗养区域,吸引了许多邻近居民前来了解情况。该区域今年四月于梅陇社区正式投入运行,五月起接纳转诊病人,采用“高级医院诊疗规范、社区性收费标准”的运作方式,六月构建起完善的“高级综合—社区”协同诊疗体系。这表明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便捷地获得老年病院的康复理疗项目,切实做到医疗服务深入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