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短视频期间,猛然看到“抬头女性克夫”的言论,弹幕中满是笑声,仿佛在谈论外来的笑话。
倘若时光倒流至一世纪之前,这一句看似无足轻重的常言,足以让一位女性彻底丧失嫁娶的资格。
那时候没人笑,只有媒婆的冷眼和父母的叹气。
先说“仰脸”。
现在夸人“气场两米八”,搁在过去就成了“傲慢无礼”。
女子昂首阔步,脚步舒展,在老先生眼中却被视为背离规矩。
为啥?
优秀的女性需要温顺谦恭,如同老式宅院中那盏不会摇曳的灯,只照亮内部而不涉及外部。
昂首?
那是老爷们巡田看地的姿势。
再聊“外八脚”。
今天那个女孩穿着父亲穿过的鞋子外八字走路,称为松弛感;在缠足刚废除的时期,这种情况被称为“大脚女人嫁不出去”。
脚趾朝外,走路带风,媒婆会说“这丫头片子将来管不住”。
管不住啥?
管不住自己,更管不住丈夫。
全家都参与进来,要她练习“莲花步”,要求脚尖像踩蚂蚁一样用力,每走一步都要摇晃身体,这种摇晃并非为了展现魅力,而是为了表达服从。
面相更绝。
人体上出现黑点,根据当代医学的解释,是色素细胞聚集所致,而古代人则直接将其视为预示着分娩困难的征兆。
高颧骨更惨,一句“杀夫不用刀”把多少姑娘吓得拿刘海遮脸。
骨相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父母的遗传特征,然而古人却强行将其与权力欲望挂钩,仿佛女性多出一块骨骼,男性就要损失一条性命。
这些说法今天听来像笑话,可笑话背后是真刀真枪的生存规则。
那时候女人没有工作、没有地、没有继承权,婚姻是唯一饭票。
一个谚语就像一个工具,能够过滤掉不合适的,只留下容易掌控的。
不是古人愚笨,是体制要求他们愚笨——把惊惧编成歌谣,以免每家每户都写《女则》。
接下来审视高颧骨,知名模特刘雯将此特征转化为全球认可的优势;那些习惯仰头行走的女性,她们在办公场所从事编程工作,在司法机构进行诉讼活动。
科学也出来作证:痣和难产没关系,步态和性格不挂钩。
那些曾让人夜不能寐的“克夫相”,终于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也别急着嘲笑祖先。
当今又冒出一些另类的说法流行起来,诸如“老大难单身女性”、“驾驶汽车的女士”、“拥有高学历的女性”,这些词语只是把身份换成了称号。
本质没变:用一句话,把复杂的人塞进简单的框。
区别是,现在的姑娘可以掀桌子,说“去你的框”。
因此若再听闻所谓“抬头女子命苦”,不妨报以轻笑,接着昂首阔步几许。
并非有意冒犯先贤,而是要告知身旁那位女孩:一个人的身世背景,从来不会左右未来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