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包骨身材走红网络?看似柔弱可爱,实则暗藏风险️

日期: 2025-10-01 07:01:43 |浏览: 17|编号: 10389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脂包骨身材走红网络?看似柔弱可爱,实则暗藏风险️

“摸着软软糯糯,晃一晃还像水一样会流动......”

图源:网络

近期,一种名为“脂包骨”的体型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从字面上看,这种体型指的是身体脂肪比例极高,而肌肉相对匮乏的状态,网友们因此戏谑地称其为“脂包骨”。

有人认为这种体态“似糯米糍般讨喜”,甚至心生向往。然而,“体脂率过高”并非健康的表现,而是一种潜藏危机的偏颇审美,也有人视其为“最不理想的身体状态”。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种“脂包骨”身材。

揭开“脂包骨”身材的真面目:

看似柔弱,内藏风险

人的身体构造里,肌肉与骨骼相连,为身体运动提供能量,脂肪则覆盖在肌肉外部以及器官之间。

“瘦胖子”是一种比喻说法,形容体格纤细、体重偏低、肌肉含量不高,但体脂比例却相对较高的人。通俗来讲,就是本应在骨骼周围覆盖丰富肌肉的部分却显得稀少,导致骨骼和皮肤下的脂肪变得紧邻。

这类人群的体重或许在正常水平,甚至偏少,然而体脂比例却常在25%到30%之间,有时会超过30%(正常值通常为20%到25%)。此外,他们的肌肉含量往往低于25%(正常值为30%到35%)。

图源:网络

体型瘦削但骨架纤细的人,其身体构造并不健康,属于“虚胖”类型,在医学上称为“肌肉流失型超重”。

亚洲与大洋洲肥胖研究组织(AOASO)颁布的《2025亚洲-大洋洲指南》强调:肌肉量减少伴随脂肪堆积是一种综合性疾病,表现为身体肌肉总量和运作能力同时减弱,并且脂肪组织过度囤积。这种复合型健康问题危害极大,对年长者影响尤为显著,常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增加患心脏血管毛病、容易发生骨折,并导致死亡概率上升。

常见特征包括:

·四肢纤细但松垮,拍拍手臂肉肉像水一样晃荡,没有肌肉线条;

·内脏周围容易堆积脂肪,整体苗条却有肚腩;

·力气小,体力差,容易疲劳;

检查表明身体肌肉含量不足,基础代谢水平不高,并且存在脂肪肝和血脂异常的情况。

许多人误以为只要身体质量指数达标,就说明身体状况良好。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体重偏轻且指数正常,并不代表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一些外表看起来苗条的人,在健康检查时却可能发现脂肪肝、血脂异常等情况,并且常常感到乏力、精神萎靡——因此,单纯依据指数数值,无法全面评估健康状况。

体质指数无法分辨体脂与肌肉:一个体质指数为二十的人,或许是体能出众者,也可能是瘦弱无力的体型。

身体构造才是重点:体脂比例、肌肉多少、基础代谢水平才切实体现身体状态。

你所认为的“瘦”,或许只是脂肪隐藏得比较巧妙,而肌肉却不知不觉地减少了。

为什么会变成“脂包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脂包骨”的形成是长期生活方式的结果:

缺乏力量训练:不运动或只做有氧运动,肌肉逐渐流失。

控制体重常见错误:单纯减少食物摄入,或选择富含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只关注体重的变化,却忽视了营养的全面性,以及肌肉量的保持。

长时间静坐:上班族和读书人因为持续伏案工作或学习,缺乏身体活动,很少接触日光,所以容易引发钙质和维生素D的不足,还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弱。

睡眠不足与高压状态:影响激素分泌,肌肉合成受阻。

“脂包骨”可能比纯胖更危险

不要认为“瘦削型”仅是体貌特征,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或许比超重更为显著。

1 代谢综合症

肌肉减少性肥胖常伴有代谢异常,包括以下几点。

胰岛素抵抗意味着胰岛素在身体里的功能变差,是很多代谢病的重要起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遗传、环境、激素异常和某些疾病等。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最主要因素。那些体型瘦小的人肌肉量不足,也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让血糖控制能力减弱,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脂肪肝,又名脂肪性肝病,由多种因素导致,例如遗传倾向、外界影响和代谢压力引发,其核心是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这种病可分为酒精性、非酒精性及特殊类型,其中非酒精性最为普遍。易感人群包括腹部肥胖者、代谢综合征患者、二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大量饮酒的人。

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血脂或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液里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肌肉减少性肥胖的人因为肌肉参与新陈代谢的功能减弱,使得体内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容易囤积,这种情况容易引发高脂血症。

2 骨骼与关节问题:瘦不代表轻盈

骨骼强度减弱:缺少承重活动,骨骼缺乏有效激发,易发骨质疏漏问题。

关节稳固性不足:肌肉作为关节的防护关键,若数量偏少,则容易引发膝盖、腰椎等部位的损伤和功能衰退。

3 其他隐患

你可能没意识到的“亚健康”状态。

疲劳感增强:基础代谢率低,能量供应不足,容易感到疲惫。

身体防御能力减弱:肌肉组织与防御机制联系紧密,肌肉量不足或许会干扰防御功能。

情绪波动:运动不足、营养不均衡也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

“脂包骨”不是一种“优雅的瘦”,而是一种“虚弱的瘦”。

如何改善“脂包骨”?

令人欣慰的是,“瘦小精悍”的状态并非无法改变。只要运用正确的方式,确实能够将表面的单薄转化为内在的强健。

1 增加力量训练:肌肉才是健康的底气

增强肌肉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哑铃、杠铃或自身体重进行锻炼,例如进行深蹲、俯卧撑等活动,均能显著促进肌肉发育。

规律地实施力量锻炼,每周至少开展两到三次,可以大幅度增加肌肉的体积,同时也能明显提高身体的日常能量消耗水平。

不必担忧体格增强,许多女性特别容易忧虑锻炼后肌肉会增大,实际上,适量活动只会使体态更挺拔。

※ 新手不妨先尝试使用弹力带进行锻炼,或者进行无器械动作练习,然后慢慢提升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2 合理膳食:吃得对,才能练得好

提升蛋白质吸收:鸡胸肉、豆腐、鸡蛋、牛奶等都是上等蛋白质来源。

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比如要少吃白米饭、甜食这类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这样才能防止脂肪在体内积聚。

增加有益油脂摄入,例如各类坚果、牛油果和橄榄油,能够协助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肌肉组织恢复。

日常饮食中务必摄入足量蛋白质,以免锻炼成果付诸东流。建议采用 211 饮食模式,每餐中蔬菜占一半,鱼肉蛋豆制品占四分之一,主食占四分之一。可以用拳头作为参照:两拳体积的蔬菜,配合一拳体积的鱼肉蛋,再搭配一拳体积的主食。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动起来,别久坐

·每小时起身活动:哪怕只是走动几分钟,也能改善血液循环。

·增加日常活动量:快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

维持良好睡眠状态:肌肉的恢复和发育主要在睡眠期间完成,若睡眠不佳,锻炼效果将大打折扣。

※ 小贴士:别熬夜刷剧,你的肌肉在夜里等你修复它。

瘦削的体态启示我们,健康并非仅由体重决定,还关乎身体构造与运作能力。不应盲目模仿单薄的形象,而要塑造强健的体魄。毕竟,真正健康的纤瘦,表现为能够奔跑跳跃,能够承担重物,这种强健的纤瘦才是理想状态。

因此,当你下一次对着镜子时,不妨扪心自问:“我是否真的变苗条了,还是仅仅看起来这样?”倘若结论并非如此,那么就从此刻起,应当立刻付诸行动去锻炼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