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小白莫担忧,女性健身不易成肌肉达人,还能降体脂
健身观念可能源于网络、电视节目以及健身房中的健美人士,他们强壮的肌肉轮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导致许多初学者,特别是女性,对健身产生顾虑,害怕自己锻炼后也会变得肌肉发达,如同传说中的“金刚芭比”或“哪吒”。
这其实毫无必要担心。网上的健身房里的那些肌肉壮硕如健美选手的人,都是极少数的特例,他们需要天赋加上长期坚持刻苦训练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我们一般人,依靠偶尔进行的有氧和力量训练,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肌肉,更无法变成肌肉健将。女性因为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增肌比男性更不容易,完全不必担心不经意间变成肌肉发达的人,从而破坏自己的体态美感。与此不同,借助体育锻炼,可有效降低身体脂肪含量,在减少多余脂肪的同时,适度增强肌肉力量,进而使练习者的体型更加紧凑匀称,体态也更为优雅。
一言以蔽之:你以为练肌肉那么容易的呀!
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快走、舞蹈和健身操等,因其性质属于低强度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锻炼方式,在健身领域备受推崇,以瘦身为主要目的的人群对此类运动尤为青睐。这类运动的特点是入门门槛不高,适用范围广,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群体都能比较容易地参与其中。长期坚持有氧锻炼,能够强化心脏和肺部功能,提升身体对运动的承受能力,促进脂肪燃烧以实现体重控制,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减少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与有氧活动形成对比的是无氧活动,这种活动涉及人体肌肉在缺乏氧气供应的代谢情形下进行,通常表现为时间短暂且强度大,比如短距离奔跑、跳跃、举重等,以及常见的力量练习,诸如俯卧撑、拉引体、卧式推举、负重深蹲等。
对有氧与无氧锻炼的一种普遍误解在于,认为瘦身只能通过有氧活动实现,而无氧运动仅适合希望增强肌肉、从事健美训练的人群。实际上,借助无氧锻炼增长肌肉,能够提升人体基础代谢水平,使人更容易控制体重,并且不易变得肥胖。
基础代谢率,就是指人在静止时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值。比如,你在周末长时间呆在沙发上无所事事时,身体能量消耗的速度,就能体现你基础代谢率的高低情况。基础代谢旺盛,代表在同等情况下,人体耗费的卡路里数量较大,这些卡路里源自我们吃进的食物;耗费增加,能够囤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物质比例就相应降低,因此不容易发胖。即便我们吃进去的能量无法满足身体所需(比如在控制饮食期间),体内已有的脂肪也会被分解一部分,来为身体提供能量。
人的基础代谢水平会因基因、性别、岁月、体格等状况而有所不同。基因和岁月这些条件难以调整,不过肌肉的多少却是我们可以设法调控的。
因此,要提升身体能量消耗,要更便捷地减少体重,要向那些怎么吃都不易发胖的人看齐,力量训练同样需要参与进来。
自从手机可以记录步数流行开来,人们常以每日行走的数量来评估自己的锻炼程度。“每天一万步,可以健康长寿”这句话变得广为流传。许多人把每天走八千步或一万步当作参照,一旦完成这个数字,就认为健身任务达成,不再参与其他活动。
依据行走步数的多少来评估运动强度和健身成效是缺乏依据的。手机或计步设备记录的行进步数仅代表每日行走的总量,无法辨别行走的快慢和状态。真实情况是,若想借助步行或快走实现锻炼目的,行进节奏须维持在每分钟80到100步之间,并且心跳频率需限定在特定区间内,通常中老年或体弱者可按照每分钟(170减去实际岁数)的次数来调整,其余人群则采用每分钟(180减去实际岁数)的标准。只要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持续锻炼30分钟左右,便能收获理想的健身成效。
30岁的人每分钟可以行走100步,同时将心率维持在150次每分钟的情况下,仅需持续行走30分钟,也就是完成3000步,便能够获得理想的锻炼成效;而如果参照老人家清晨悠闲漫步的节奏,即便走了上万个步数,两万个步数,可能也难以产生实际的健身价值,甚至反而会引发身体上的疲惫感。这种现象在家中从事体力劳动时同样适用,即便非常辛苦,也不能视作真正的健身活动。
那些只满足于手机记录步数的人不一样,另有一些人对自己要求极高,健身的意志力非常坚定,一刚开始锻炼就选择高难度或高强度的项目,例如有些人刚接触健身,就在健身房参加高级动感单车课程,有些人练习器械没几天,就尝试大重量硬拉,还有人跑步初期,就坚持跑完五公里、十公里,甚至去参加马拉松比赛……
这些做法都不符合科学健身的原则,属于急于求成的表现,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科学健身,应当逐步进行,要控制好运动的强度。必须明白,活动身体并不等于就能获得健康,它像一把刀,用得不当反而会损害身体,只有恰当且适宜的运动,才能真正对健康产生好处。
以当前备受推崇的长跑活动来说,这项挑战性较强的运动,其实并不适宜许多普通人参与。
李卫平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指出:
长跑对身体机能、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要求极为严苛,并且是一项非常注重技巧和策略的活动,只有极少数选手能够完成整个全程马拉松比赛,即便平时有锻炼习惯,也必须经过长期的有计划训练才有可能成功,并非单纯依靠身体条件好就能直接参加的。
此外,众多参赛者无视个人身体机能的规律节奏,进行比赛,这种情况也蕴含着不确定性。
多数人习惯在黄昏时段进行身体活动,然而马拉松赛事多在清晨六七点启动。过去那个时刻,许多人还沉在睡眠之中,身体非常舒缓,心脏压力不大,神经体系也处在休憩情形,倘若突然参与高强度的锻炼,出现心脏骤停以及各种伤害的可能性会显著提升。
跑步马拉松并非可以随意进行。锻炼期间,切勿随波逐流,也不应勉强坚持,需依据个人情况挑选恰当的活动。活动期间,要依据身体感受适时变更活动量、活动形式,并且务必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和活动后的舒展放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健身圈非常流行吃牛油果。
健身领域的佼佼者、时尚圈的知名人士展示的健康膳食中,时常出现牛油果,令其成为水果界的焦点,不少追求苗条身材的人士将其当作替代主食的选择。
瘦身者为何常选牛油果呢?因为视其为苹果、香蕉等同类的普通蔬果,认为替代主食可降低卡路里摄入;又因牛油果比苹果、香蕉等更能让人产生饱腹感,饱腹后不易感到饥饿。少吃主食却不饿,真了不起,牛油果因此广受欢迎。
事实上,稍加思考便能察觉到,何种食物饱腹感更强呢?显然是热量丰富的食物。牛油果虽是水果,但其脂肪比例高达15%,远超瘦畜肉和生鱼的脂肪比例,堪称水果中的脂肪含量佼佼者。因此,牛油果的热量十分可观,并不适宜作为减重期间的食品。
牛油果确有长处,它的膳食纤维比例较高,大约达到六分之七,相比之下,一般蔬菜水果的纤维比例仅占两成;此外,牛油果的钾成分也很丰富,每百克果肉内含钾四百八十五毫克,这个数值超过了一百克香蕉所含的三百五十八毫克;所以,经常锻炼的人运动结束后,适量吃些牛油果补充钾元素,是个挺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