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黑科技大揭秘:可穿戴技术助力运动员训练
从可穿戴设备到三维制造技术,还有智能系统,本届赛事的参赛选手们的装备更新也紧随时代步伐。现在就让我们聚焦东京奥运会,看看有哪些前沿的尖端成果!
可穿戴技术 让训练更自由
运动选手最新配备的装备之一是便携式设备,这类装备大家已经相当了解。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用于监测心跳与呼吸的运动手表,以及智能手环,均属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澳大利亚“The Conversation”网站披露,当全球多个训练基地因新冠疫情暂停运营后,运动员只能自行开展训练活动,教练团队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运动员的锻炼状态,收集关键数据,从而优化训练方案。
安装在运动鞋、滑雪靴或自行车踏板上的测力装置,能够为整个锻炼活动输出持续的数据信息。指导人员借助这些信息来研究运动员哪些部位容易受伤以及运动量之间的关联性。此外,依据这些信息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也是一个关键作用。
科技+装备 事半功倍
增材技术,又称为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蓝图为依据,通过逐层叠加材料来生成物品的先进生产方式。运用这种技术制作的运动鞋,能够依据使用者的身长、体重以及足部轮廓,进行量身打造,因而更加贴合脚型,同时也提升了穿着的稳固性。
3D打印手枪握柄
据“3dprintingindustry”网站消息, 3D打印的手枪握把,或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亮相。这种握把是根据人体构造进行构思、借助3D打印工艺打造的专属配件,能够协助运动员提升射击的准确度。
材料中的尖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运用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根据《大众科学》网站所载信息,早在二零一七年,碳纤维板便已应用于跑鞋的鞋底构造之中。
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的体育科学家布莱斯·戴尔说明其运作方式,碳纤维板跑鞋在鞋底缓冲层里放置了碳纤维板材料,用来发挥类似弹簧的功能。运动员跑步时,碳纤维板会被压紧,接着恢复原状,把更多能量传给跑步者。
科技加持 让训练更高效
据“Live Science”网透露,跑步时脚触地的刹那,地面会对运动员身体形成一股反向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容易造成运动员骨折或关节软组织受损,而“反重力跑步机”能够应对这一难题。
反重力跑步机
这个装置并非减轻重力,它设有承压空间,能帮助分散运动者的体重,使跑步者觉得身轻,训练时也能减少受伤风险。
除了“反重力”训练设备,还有可以帮助“减阻”的技术。
香港自行车名将李慧诗在风洞内进行训练
《南华早报》披露,香港单车队的成员借助风洞设施进行专门训练,以此方式来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
据了解,风洞试验是飞行器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体育领域,能够辅助自行车队伍对抗空气阻力。
新兴科技席卷而至,推动体育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借助这些创新手段,人类追求卓越、团结拼搏的奥林匹克愿景获得了新的动力,得以飞得更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赵新宇
主编丨崔翀 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