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长沙老年人专属健身房:器材适老且价格亲民,有何特别之处?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熊其雨
谈到老年群体的锻炼活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广场上跳舞的中年女性和进行撞击锻炼的老年男性。其实,如今健身方法越来越丰富,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已经进入健身场所。在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街道,就建立了一家专门为老年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健身中心。在那里,老年朋友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健身器材,同时也能获得专业人员的悉心指导。
今天,三湘都市报记者前往老年人专用健身场所,实地考察了其与众不同之处。
器材更 “适老”,价格还便宜
该老年健身场所专门为长者服务,地处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街道金科园社区,场地大小达到500平方米,从今年三月上旬起已经进入临时使用阶段。
3月24日,三湘都市报的记者在健身场所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个健身中心与市面上常见的健身场所存在显著差异,它是专门为老年群体设立的。之所以称之为专门,关键在于这里的健身设备更加符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了加长型扶手的跑步机,以及采用电子控制的等速划船训练设备,还有能够进行律动训练的沙发等健身设施。这些健身器材的周边还设置了安全防护措施,旨在避免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部分健身器材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便是不需要付出太多体力,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锻炼成效。
健身场所管理者蒋文明表示,更新的健身设备有助于降低老年群体锻炼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初次到访的老年顾客,需要先完成健康评估,然后由工作人员指导器材操作技巧。待安全操作得到确认后,方可开始独立练习。
关于大家普遍关注的费用问题,蒋文明说明,健身场所的运营秉持公益性质,市民能够按月缴费,99元即可使用一个月,若选择办理年度会员,还能享受额外折扣。
成年人多数从事工作,锻炼时段多安排在日暮时分,而年长者则倾向于在清晨或日中活动。蒋文明说明,依照年长者的运动习性,健身场所特意把服务时段设置为早上八点半至傍晚六点。
专人指导更安全,专属健身房受青睐
健身场所自从开展初期体验阶段,获得了周边住户的高度认可,参与锻炼的年长者数量持续增长。即便当前时间已过上午十一点,场所内依然有五到六位上了年纪的人在进行健身活动。
六十四岁的李娭毑基本上每天都会到此处进行锻炼活动。李娭毑表示,在健身场所建成之前,她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小区内部,要么散步,要么做些简单的体操,又或者使用社区里的公共健身器械,一旦遇到恶劣天气状况,就只能在家中活动肢体。如今有了这个健身场所,情况就变得好很多了,场内的设施也是专门为年长者考虑而配置的。
张爹爹在旁边锻炼时表示,目前城市里的营利性健身场所,年轻人光顾的频率更高些,里面的设备大多不太适合年长者活动。“这个地方的器械对咱们老年群体更友好,安全防护也更完善,发生意外状况的几率要低不少。”张爹爹觉得最让他欣慰的是,现场有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工作人员指着跑步机进行讲解,这台跑步机在设计上,最高速度不超过普通健身房二档的速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言,既想跑步又担心速度过快,可以选用这台设备。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也能够使用场内的常规器械,但使用前,必须先完成体质评估,依据评估信息,挑选适宜的运动项目。
“银发族”健身引发行业关注
采访期间,金科园社区负责人蒋雯透露,该社区居住人口超过三千八百,六十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超过一千五百。社区内设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点以及文娱活动场所,为需要照料且喜爱文化体育活动的老人提供了活动空间,然而,对于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或对文体活动无兴趣的老人来说,可供活动的场地较为缺乏,老年健身场所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为了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社区还建议,通过日常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可以积累相应的分数,用这些分数在健身中心的“健康银行”换取锻炼时长。
根据不少健身领域专家的分析,随着“全民健身”和“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群体”参与健身的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老年人群的健康观念日益提升,并且展现出新的倾向,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散步、基础锻炼,在公共的户外健身场所进行活动,而是倾向于选择一些更科学、更系统、更有趣味的健身项目。另有一些行业专家指出,若不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单纯依靠投放运动设备这种简单做法,同样难以维持经营。
年龄门槛原本设定为六十五岁,不过现在只要提供健康检查记录,七十岁以下的申请者也能够参与。某健身品牌高管邬迪透露,伴随老年群体锻炼要求持续进步,该机构打算增设针对老年顾客的活动内容,借助工作日的办公时段,错开高峰时段推出适合老年人群的锻炼项目,这些项目同年轻人的锻炼安排肯定不同,重点在于进行心肺功能和身体恢复方面的活动,并且会指派指导人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
老人们正在使用“适老”话器械进行锻炼。杨洁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