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才算快走?掌握这个黄金步频,轻松实现高效锻炼
多快才算“快走”?
一个更直观的衡量标准
我们通常认为慢跑的速度为 4至6 公里每小时,年轻人或许能达到 7 公里每小时,不过这个说法可能不够形象。有个更便捷且无需借助工具的做法,那就是测量每分钟的脚步次数。
计算一下:按每小时 5 公里(一个参考值)来算,每秒钟大约行进 1.4 米。如果个人迈步的距离是 0.7 米(一个普遍的成年人步伐),那么每分钟大概要迈 120 下脚步(相当于每秒钟迈两下)。
所以,一个普遍适用的“快走”理想节奏大约是每分钟 120 下步伐。你可以在行走时心里计算 15 秒,要是期间迈出 30 步,那么你的步伐速率就等同于每分钟 120 步。
年轻人可以试着把每分钟走的步数增加到 130 到 140,这样能取得更佳的心肺锻炼成效。
老年人无需过分在意具体数值,关键在于实现“呼吸略感吃力,尚可进行对话”的程度,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
快走的科学健康益处:
一份全龄化的健康保单
步行带来的益处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近年来的研究持续揭示其对健康的重大意义。
对年轻人:高效解压与精力充值
年轻人正遭遇的健康难题包括长时间静坐、职业负担沉重以及生活节奏混乱,而快步行走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应对方法。
缓解久坐不良影响:一项 2024 年的研究表明,每小时进行 5 分钟的疾走,可有效增强腿部血管运作,减轻长时间静坐所致的部分健康隐患。这种短暂活动方式,对于常需久坐办公的年轻人而言,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微调整”方法。
快速行走有助于加快心跳,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天然的情绪调节物质,这种物质能有效减轻紧张和不安。有研究针对职场新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午间进行 20 分钟的快速行走,比完全静止休息更能明显改善下午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对所有人:夯实健康五大支柱
不论年纪,疾行有助于维持生命活力的多个重要方面,这种益处在人口老去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1、高效燃脂,体重管理的利器
跑步是达成瘦身目标并维持理想体重的有效方法,这种做法具备长久性。它属于中等偏低强度的稳定有氧活动,恰好是身体最适宜消耗脂肪来获取能量的强度范围。有项研究登在《肥胖》杂志上揭示,针对体重超标或偏胖的人,若保持每周热量摄取稳定,若每周能快走五回,每回时长超三十分钟,十二个星期后,人们的平均体脂含量会大幅降低,特别是对健康威胁较重的腹部脂肪会显著减少。
快走比剧烈运动更容易坚持,对关节更温和,可以保证运动能够长期进行,而长期坚持才是减肥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保持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快走属于承重活动,能够有效阻止肌肉萎缩和骨密度降低。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快走可以明显减慢老年女性髋部屈曲肌肉和膝盖伸展肌肉的减少速度。
改善呼吸循环和能量转换功能:科学调查发现,经常快步行走的人,比习惯缓行的人,患上心脏血管系统毛病以及整体死亡的概率明显变小,同时对于控制血液中糖分含量、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也有非常好的作用。
维护大脑思维能力:近期科研指出,成年人阶段坚持快速行走,同往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减小有明确关系。这种运动能够使海马区增大,推动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的生成,对大脑起到滋养作用。
增强精神状态:疾行对人的精神层面同样有益处,它能够提升睡眠品质、减轻心理负担,并且为社交互动提供更多机会,有助于降低独处感。
无缝融入忙碌的生活?
跑步的一个明显好处是它非常方便。你不用特意去运动场所,也无需准备各种器材,更不需要安排整块的连续时段。
我们上班族,怎样运用零散时间进行快走呢?这是一套专门为上班族设计的“零散时间快走”计划,能帮你毫不费力地在繁忙生活中加入锻炼。
1、通勤改造:可以尝试提前一站下地铁或公交,快走至公司。
午间短暂休整时,可以快步前往邻近的餐馆购买打包食品,或者餐后快速行走十五分钟,以补充能量。
“会议”的新方式:若需进行个人间的电话沟通或团队内部交流,可戴上耳麦,一边快速行走,一边进行交谈。
饭后活动:晚餐结束之后,不要马上陷在沙发里,可以约家人一同进行半小时的餐后散步,这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沟通。
掌握正确姿势,走出最佳效果
体态非常重要:头部要抬高,胸部要挺起,目光朝前看,双肩要放松,腰腹部要用力。手臂以肩膀为转动中心,弯曲成九十度,前后方向摆动要强劲,不能向两侧摇摆。走路时先让脚跟接触地面,然后重心慢慢转移到脚趾,用脚趾发力推动身体前进。
选择时间并无对错之分。早上散步可以振奋精神,中午活动能够驱散困意,晚上运动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注意不要在临睡前两小时以内活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穿着方面,一双大小适宜且能提供足够支撑的鞋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行进路线最好挑选地势平坦、环境安全且光线充足的地方。年纪较大的人可以尝试配备助行杖,这样既能提升自身的平衡能力,也能够借此机会锻炼手臂肌肉。
除了掌握正确姿势,关于快走还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逐步提升:先以每天 15到20分钟为基准,再慢慢延长时间,然后可以调整节奏。多数人适宜每天快步行走30分钟。
运动前后都要注意调整身体状态,年岁较大的人尤其需要这样做。活动前先以舒缓步伐行走五分钟,活动后同样用五分钟慢慢行走,同时进行基础静态伸展,比如活动一下小腿和大腿。
感知身体状况:倘若感到胸部不适、头部昏沉、呼吸不畅或关节产生异样疼痛,须马上中断休憩,在需要时寻求医生或理疗师的帮助。
请教医学专家:当自身存在长期健康状况,比如心脏功能不良、关节炎症、骨骼退化等情形,或者有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困扰时,在着手实施新的健身安排之前,最好与医疗从业者或物理治疗师进行沟通,他们能够协助你设计出更符合个人特点的锻炼方案。
跑步可能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种锻炼形式。它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购买器材,也不必掌握高深的动作要领,更不必特意抽出整段时间,只要在平时的走路时,稍微提升速度,长期坚持下来,就能获得身心强健的益处。
岁月并非障碍,动力才是关键。即刻行动,不妨迈开大步前行。不论现年几何,今日,先以每分钟 120 步为起点,用最基础的步伐,为你毕生的强健体魄,奠定稳固根基。
史密斯等人于2024年研究发现,通过穿插五分钟快走来中断长时间静坐,可以改善腘动脉的血液流通状况该研究发表于《应用生理学杂志》第一卷第四十五至五十二页
Gonzalez和Parker两位研究者于2023年完成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探讨了午间散步对久坐办公室工作人员下午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斯堪的纳维亚医学与运动科学》期刊,第33卷第5期,页码为678至687
史密斯等学者于2024年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快走对社区居住老年女性预防肌肉减少的影响,这是一项为期12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发表于《年龄与身体活动杂志》32卷第2期,从145页到155页
拉马库里什南等人于2021年发表的研究表明,通过加速度计监测到的身体活动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关联,该研究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数据,结果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期刊名为《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该研究发表于该杂志第10卷第13期,文章编号为e019605
米尔勒P J, 多赫蒂A, 史密斯-布莱恩K (2023)。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的身体活动水平与全因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相关:一项为期十年的随访研究。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 80(4), 360-369。
吴柳,J·H,与加西亚,D·O,于二零二三年发布研究报告,探讨中等强度步行对超重成年人内脏脂肪的影响: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表于《肥胖》期刊第31卷第5期,页码为1287至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