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美选手心脏超重两倍!药检升级后竟转向肽类?
健身效果越强,生命期限越短,这个健身房中的不吉利说法,今年得到一份严肃的解剖记录证实:专业健美运动员的心脏,通常重达六百克,是常人的两倍,如同一个填满石膏的柚子。
不要马上离开,这并非陈词滥调,2024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新列入七种类固醇代谢物在黑名单,仅过三个月,三位奥运重点选手便从参赛名单中完全消失。
药品检测方法进步,对手更狡猾,另寻突破点——许多非专业运动员转攻肽类产品,TB-500、BPC-157,名称看似科幻,单次使用,组织恢复效率可达合成代谢药物的百分之六十,体液检测仍难以发现。
听起来很香?
不良反应组合服务开始提供:约翰霍普金斯最新统计,百分之四十三的竞技运动员肾脏功能“损坏”,是运动健身者的十一倍;情绪低落问题出现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八,比常人高出许多。
缘由十分直接——竞赛前减重,血清素随体重减少而流失,心境随体脂降低而跌落谷底。
有人选择“躺平”当自然选手。
今年IFBB增设了自然组项目,参与登记者数量增长迅猛,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五,表面上看似一股清新之风,实际上其发展上限极为严苛:依据剑桥的遗传学分析模型推算,男性即便终生不借助药物,其肌肉体积的极限增幅也不会超过十八至二十二公斤,并且需要投入整整八年的刻苦训练。
那位体脂率极低的冠军踏上了领奖台,皮肤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经过精心打磨;对面的另一组选手体脂含量极低,他们的血管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如同精密的路线图,观众们掌声雷动,评委们也纷纷给出高分。
金钱是决定性增肌要素,2024年奥林匹亚大赛整体奖金额度达到180万美元,其中冠军个人可得60万,另获约200万的商业合作机会。
可女子项目只能分到男子三分之一,连奖金也搞性别分化。
更为奇特的是,顶尖人物在YouTube平台每年能获取320万收益,其中70%源自营养补充剂的品牌合作,通过变现粉丝比赢得奖杯更为有利可图,因此众多公众的发言都显得如出一辙,声称自己使用该产品,至于真伪无人过问,首要任务是确保流量充足。
想靠比赛逆天改命?
先来算算这笔账,蟋蟀蛋白粉的价格是乳清的三倍,但它的吸收效率仅仅提升了百分之十七,3D肌肉扫描仪的每小时使用费用高达三百美元,人工智能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告诉你应该做深蹲还是平板支撑
科技堆满,钱包先瘦。
当然,行业也在装刹车。
今年IFBB推行了健康评级,参赛者在登台前必须接受心脏B超检查,有12名顶尖健将因此被直接淘汰,即便肌肉非常发达,若心电图不合格也无法参赛。
女性参赛者处境更为艰难,所需药剂增量达18个百分点,而针对她们的科研投入却不及男性参与者数量的零星一部分,就连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也明显偏向男性群体。
最令人痛心的统计结果排在末尾,1990至2010年间那批杰出球员,其平均生命长度为61.2岁,比同一时期美国橄榄球联盟运动员少了九年。
肌肉是租来的,命是自带的,租金到期,器官不续约。
所以,下次在更衣室看到有人掏小药盒,别急着羡慕。
问他一句:“兄弟,心脏多少克?
要是你练,你扎还是不扎?
留言区说说,不吵,就想听听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