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不发福!做好4件日常小事,1个月腰围小3厘米:吃对顺序是关键
40岁过后,人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喝水都会胖”,明明饮食量与年轻时并无差异,然而腰腹部位却悄然堆积起赘肉,裤子尺码自30码变换为34码,仅仅爬两层楼梯便气喘吁吁。事实上,中年发福并非“注定如此”,既无需节食也不必泡在健身房,做好4件日常琐事,便能逐步稳定体重,我身边众多朋友尝试后,1个月腰围缩小了3厘米 。
一、吃菜先“挑颜色”,比算热量更简单
在中年阶段,新陈代谢变得缓慢,仅仅依靠“少吃”这种方式,容易产生饥饿感,而且还会出现缺乏营养的情况。与其如此,不如转变一下思路,也就是在买菜的时候,要较多地挑选“深色菜”。在吃饭的时候,要先食用这类菜,这样不知不觉间就能够减少热量的摄入。
比如菠菜、紫甘蓝、西兰花这类深色蔬菜,其膳食纤维是浅色菜的2至3倍,吃1拳头就能让人2小时不饿。我邻居王姐,之前顿顿先食用米饭,如今改成先吃半盘清炒菠菜,接着再吃蛋白质与主食,并未刻意节食,1个月就瘦了5斤 。
记好:每一餐当中,蔬菜得占到餐盘的二分之一,并且其中深色的菜还要占到一半,就比如说中午进食番茄炒蛋以及清炒油麦菜,而晚上则食用凉拌木耳和蒜蓉西兰花,这样做既能够补充维生素,又能够防止吃过多的主食,如此比起盯着热量表可要轻松许多了。
二、每天“偷练10分钟”,比跑5公里更易坚持
人到中年,没时间去做运动?实际上,并不需要专门去抽出时间,借助碎片时间“动一动”,有着比硬撑着去跑5公里还要好的效果。
看电视之际,于广告时段起身,去做五十个靠墙静蹲,以此来锻炼腰腹部位以及腿部的肌肉,须知只有肌肉增多了,代谢才不会降低 。
在做饭之际,于等待水烧开的那间隔之中,去做十个踮起脚尖的动作,如此这般能够促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并且还能够对中年时期较为常见的腿部肿胀现象起到改善的作用。
接电话之际,一边打着电话,一遍来回地踱步,十分钟的电话可就能够走出两千步,一天下来轻轻松松就能凑够五千步 。
我的同事老李,以前肚子大得很,每日偷偷练习,三个月下来,腰围从九十二厘米减到八十五厘米,如今爬楼梯都不会气喘吁吁了。
三、晚餐“早吃+简化”,不给肠胃留负担
中年人出现发福情况的关键所在,许多时候是因为 “晚餐吃错了”,具体表现为晚上应酬活动比较多,用餐时间太过晚,等到吃下的食物还没有完成消化便进入睡眠状态,最终导致脂肪全都囤积在腰部位置。
试试“晚餐2原则”:
1. 时间要很早:尽可能在晚上7点之前就吃完,就像6点半的时候吃晚餐那样,给肠胃留出3小时及以上的消化时间,防止脂肪堆积起来;。
晚饭时,别继续大鱼大肉地吃啦,要把饮食换成“杂粮与蔬菜”的搭配样式,比如弄上一小碗小米粥,再拌上黄瓜做成凉拌黄瓜,又或者选半个玉米,搭配上个水煮蛋,这样的饮食清淡,却又不会让人挨饿,而且还不容易长胖哟。
我表姐以前老是喜欢在夜晚的时候吃火锅,还吃烧烤,在秉持“早吃简化”这个理念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就瘦了四斤,如今晚上睡觉时也不会出现反酸这种情况了 。
四、用“小餐具”吃饭,不知不觉少吃1/3
不要轻视餐具所产生的影响,中年人的胃容量实际上并没有变小,然而使用大碗去吃饭,容易出现多盛食物的情况,长久如此就会发胖。
在家中将大碗替换成小碗,把大盘子换成小盘子,如用平常用来喝汤的小碗去盛米饭,拿仅有手掌大小的盘子来装菜,在视觉方面“满盘”会致使人们感觉已经吃够了,实际上摄入量能够减少三分之一 。
先前我妈用大碗盛饭以供食用,那时一顿饭能吃下两碗,后来换成了小碗,一顿仅吃一碗便产生饱腹之感,经过三个月的时间,体重从一百三十斤降至一百二十二斤,就连她自己宣称“并未使肚子挨饿,仅仅是更换了一个碗而已也就这样了” 。
人步入中年后要控制体重,关键之处并非是那种不顾一切地去拼命减肥,而是要在一些细微之处悄悄地做出调整,也就是不必饿着肚子,也不用强迫自己去进行运动,只需把吃饭的先后顺序、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以及使用的餐具这类小事做出改变,体重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地降下来!毕竟对于中年时期的减肥而言,相较于追求速度之“快”,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平稳,只有不伤害到身体,才能够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