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包装回收标志实施,助力我国绿色包装与垃圾分类发展
此次修订是进一步研究我国垃圾分类基本情况,结合可回收物类别,并考虑包装材料升级利用的调整。
2月1日,新修订的《包装回收标志》正式实施。
作为包装回收体系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回收标志》的修订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绿色包装发展,助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拥有多年垃圾分类经验的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固废管理科科长孙志忠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包装回收标志”可以起到规范操作的作用。长此以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垃圾被带出。详细的分类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让消费者了解材质
《民生周刊》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不少食品包装上没有可回收标志。
事实上,包装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产品种类繁多、生命周期短、资源消耗高。包装废弃物如果不正确分类和利用,将对我国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包装废弃物的合理分类、回收利用已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长营街道高档小区的王秋和近年来非常注重生活垃圾分类。在她的督导下,两个小学生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平日去超市购物时,孩子们会寻找食品包装上的可回收标志,并能够准确说出回收类别。例如,某种饮料的瓶子上会标注“Fe(铁)”信息,而大多数啤酒或罐头则标注“Al(铝)”。 “孩子们现在可以识别包装材料,这不仅增加了购物的乐趣,而且丰富了知识体系。”
河北燕郊经营一家小型垃圾收集站的刘厚华告诉记者,在回收方面,包装的细分是很有讲究的。 “如果厂家只接受铁制品,就不能混合塑料或铝制品。目前,很多人分不清包装材料,把所有罐子放在一起出售。后期我们还要进行二次分拣,对罐子进行分类“铁铝分离费时费力。”刘厚华说,“如果能在垃圾收集端开始细分就太好了。”
虽然可回收包装的种类很多,但从目前多地的垃圾分类实践来看,分布在社区的大多只有一个“可回收”垃圾桶,且可回收种类并没有进一步细分。
“如果能分解成铁、铝、钢、玻璃、塑料、纸等,我相信我的孩子也能做出不错的选择。”王秋和说道。
对此,孙志忠直言,可回收垃圾确实应该按包装材料进行细分,但目前垃圾分类还处于习惯形成期,很多市民还不太了解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区别。 “如果现在在每个阶段细分可回收类别,会降低公众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利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不过,孙志忠认为,《包装回收标志》规定了纸类、塑料、金属、玻璃和复合材料等常用包装材料的回收标志,这将使消费者主动选择带有包装回收标志的产品。通过包装回收标志指引,充分了解材质,增强环保意识。
事实上,包装回收标志不仅可以方便对使用和废弃后的包装进行明确分类和正确处理,还可以提醒各方采取回收措施,有效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及时修订《包装回收标志》国家标准,对于促进我国垃圾分类、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让企业积极印制回收标志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我国于2001年首次颁布实施《包装回收标志》国家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第一次修订。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供需关系来看,原有标志已难以适应当前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存在标准覆盖不全、企业标志使用不规范、公众对标志产生误解等问题。理解不清晰等问题。
此次实施的修订后的《包装回收标志》是在进一步研究我国垃圾分类基本情况,结合可回收物类别,并考虑包装材料升级利用的情况下进行调整的。
《包装回收标志》的适用范围增加了“玻璃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复合材料包装,最常见的是牛奶纸盒包装,但记者走访超市时发现,部分乳制品包装上并没有回收标志。
考虑到产品包装层次的多样性,新版《包装回收标志》首先明确包装产品应当在包装上标注回收标志。此外,还特别提出,当包装由多个包装部件组成且材质不同时,应在每个可回收包装部件上标注包装回收标志。
从实施角度看,《包装回收标志》要求包装生产企业按照标准主动执行标准,主动印制包装回收标志,明确包装材料的材质和种类。为方便企业参考,使包装回收标志更加规范,符合统一的生产标准,新版《包装回收标志》专门增加了各类回收标志制作的尺寸示例。
同时,为了使回收标志更加清晰醒目,增加废物在回收过程中的识别度,实现真正高质量的回收再利用,新版《包装回收标志》还增加了对回收标志应标记位置的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包装回收标志”顺应了当前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从设计到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要想落实得更好,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