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检察破获特大假冒LV品牌案,30余名被告人被提起公诉
来源 |青浦检察院
特大案件 假冒 LV 品牌注册商标
勾结柜员非法拆解正品包,制作定制原材料图案,仿制正品包,伪造销售文件,甚至在假冒袋中植入NFC感应芯片,通过扫描即可访问正品官网链接,使消费者感到困惑。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非法制造注册商标罪起诉徐某某、杨某某等30多名被告。
打通制造和销售假冒 LV 品牌包袋的产业链
据主管检察官介绍,这是一起全链条制假销售LV品牌箱包的案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分别以杨某某和郑某某为首的原材料(皮革和五金)打假团伙;中游是以徐某某为首的箱包加工厂;下游是以林某某、唐某某为首的终端销售团伙。
徐某某是成品假包生产团伙的主犯,从事皮具生意多年。从2019年开始,徐某某看到假冒LV品牌箱包生意利润丰厚,于是找了几个亲戚成立了一家“家族式”的造假工厂。高仿包的制造离不开皮革和五金两大原材料,徐某某经常穿梭于广州的摊位之间,很快就与郑某某、杨某某成为固定的合作伙伴。
自 2015 年以来,三兄弟在广州的五金皮革城租了一个摊位,做皮革和布料生意。期间,顾客来询问是否可以制作带有 LV 标志或旧花和棋盘格的皮革,当人多询问时,难以抗拒诱惑,三兄弟开始承接“灰色”生意。后来成为市场上知名的 LV 特种革和超细纤维衬里供应商。
“每次买货,我都会去杨家的摊位看一摸,然后再下单。五金配件供应商也是杨某某介绍给我的。徐某某坦白。根据警方获得的转帐记录,他向两个摊位支付了200多万元,“一个包的成本在100到200元之间,我以每个300到500元的价格批发。当销售好的时候,工厂一天可以生产 5 或 60 袋,当销售量少时,大约可以生产 20 袋,最远可以销到中东。”
2020年7月,上海警方在广东省多地搜网,在徐某造假工厂现场查获了673包假冒成品,按真品价格计算,价值1268万余元。
柜员应提供最新的内部资料
原材料供应商 Yang Moumou 和 Zheng Moumou 经常一起进出 LV 柜台,探寻最新的包袋,他们不仅拍照,还斥巨资购买畅销款进行拆解。过了很久,柜台店员也看到这些人是“版男”和“一对一”,而且他们在品牌黑名单上,店员禁止向这些人卖包包。
不仅如此,了解新型号,获得正品,然后拆板需要很长时间。Yang 和 Zheng 团伙将 LV 柜台的出纳员 Shi 作为目标。以前,他们在石的某个地方买了十几个包。为了拉拢史某,他们不仅以更高的价格向史某购买新包包,还承诺将旧旧的二手包袋以低价交给史某进行回收和转售。在利益的驱使下,石先生最终同意加入。凭借内外勾结,这伙人得以在原品公开发售期之前同步甚至推出仿制袋。
下游的一级经销商林姐弟也是这条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通过开摊的方式招募大买家进行批发销售,还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零售,比如历年推出的一批经典畅销款式和限量款式,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向客户和小代理商“推广”,没过多久就了解了消费者的喜好。林姐不仅卖货,还主动承担起“选品”的“重任”,还提供了指定的面料、包包样品、款式给徐家工厂定制。以每袋 300 至 500 元不等的价格取货后,价格将提高 40%,以 400 至 700 元出售。
根据销售记录,从 2018 年到 2020 年 7 月,林某的销售团伙共向徐某支付了 74 多万元。在林某某的住处,310个来不及销售的各类假冒LV包被当场查获,市场上正品价值高达1100多万元。
植入 NFC 芯片以迷惑消费者
“这两年我看到薯片包在市场上走红,而且植入芯片的包包,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就会跳转到 LV 品牌官网上的页面介绍包包。”林某某经常与客户打交道,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所以他让徐某某把这项技术加入到生产中。许多“白色”买家对这种效果感到困惑,并确信这是一款正宗的包包。
当徐某某让工人喷胶时,芯片夹在皮革中间,不同风格的芯片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导入芯片数据只需要十多秒,据工人介绍,一小时可以导入近 150 袋芯片。
但是,正品包包没有这样的传感器芯片,但任何使用手机的 NFC 感应功能可以识别的包包都是仿冒品。一位奢侈品评估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坦言:“这帮人的包里还有芯片,说实话,我不明白为什么,因为正品是没有芯片的。”
除了芯片,LV 专用防尘袋、吊牌等配件在 Wu 也随处可见。据 Wu 介绍,这些配件的实际成本要低一些。经查,吴某某与张某某勾结为“合伙人”,吴某某提供绘制LV字的布料和模板,张某某负责生产、加工、包装、发货。张某某收的是每个尘袋0.5到0.6元的加工费,而吴某某则以两倍的价格出售。
截至案发时,吴某某一人提供给张某某的布料价值就已达十多万元,数百万个“LV尘袋”已经从这个面积只有15平米的小作坊流向市场。
除上述配件外,警方在张某住处查获了1200张假冒LV品牌名片、3170个信封、800封感谢信、62400张证书、36000张标签;在张某住所查获了700个假冒LV集尘袋、1600个假冒LV集尘袋、25个印染模板。
打掉了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的制售假冒产品
根据“LOUIS VUITTON”商标所有人出具的鉴定报告,本案查获的带有 LV 标志的包包均为未经该品牌授权或许可的假冒伪劣商品。
经检察机关审查,2018年至2020年7月期间,被告人郑某某、杨某某、徐某某等人与柜员石某勾结,假冒真款LV包,以获取非法利益。杨某某、郑某某等人提供皮革及五金配件等原材料,吴某某等人提供防尘袋、吊牌、芯片、正品销售文件等配件,经营加工厂的徐某某等人生产假冒成品袋,最后由卖家林某某销往国内外各地, 唐某某等人。经审计,涉案金额达 1 亿多元。
据承案公诉人介绍,根据上下游分工不同及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中游袋加工厂——郑某某等、杨某某等、徐某某等团伙,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林某某等、唐某某等团伙的下游销售,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此外,吴某某、杨某某等提供防尘袋等配件,并在皮革上印制“LV”字样的,均构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
本案上下游分工细致,犯罪嫌疑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这使得司法机关难以打击此类案件。在本案办理过程中,一方面,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指导公安机关加大对涉案人员供述的收集整理,使上下游不同分工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相互印证;另一方面,进一步梳理了相关物流信息、电子数据、资本细节等客观证据,通过客观证据的关联对被告人的供述进行了佐证,形成了证据链的闭环。
据检察官介绍,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颁布施行,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也不断加大,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刑期由7年提高到10年,进一步增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威慑效果。
知识产权保护
司法机构正在行动
在该案中,无数“身份证完整、一一对应、自带防伪芯片”的假冒手袋,通过摆摊、微信朋友圈等混杂交易市场,进入消费者手中。这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吸取知名品牌的血液,对品牌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犯。
近年来,司法机关不断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进一步彰显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为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检察院提醒,对名牌吸血的经营不能长久,制假、售假行为不仅侵犯了品牌和消费者的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营商环境,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提醒消费者,一方面,不要贪便宜而落入“高仿袋”的陷阱;另一方面,应尊重知识产权,并从官方渠道购买正品。如果你不幸买到了假货,你必须有勇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保管好相关文件并及时报告案件。
据检察官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