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热潮下头部企业糖果生意逆势增长,旺旺、徐福记业绩亮眼
作者|单独
由互联网最前沿生产
在糖分控制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头部企业的糖果生意不降反升。
2023 年上半年,旺旺中国实现营收 112.7 亿元,同比增长 4.1%,净利润 17.3 亿元,同比增长 8.5%。徐福记糖果实现了 30% 的增长,其中软糖增长了 79%。
自律是反人类的,这在 Keep 中也可以看到。
无论是会员制还是在线课程,从智能健身器材到配套的吃、穿等运动周边,在过去的三年里,Keep 可以说是烧钱最多,从事最昂贵的工作,在业务层面全面开花。
但满花结果,在经历了 2020 年 keepland 关店潮、智能硬件赛道前后的老虎,以及“3 亿用户、数千万会员撑不住 Keep 上架”的外界质疑后。
2023 年 2 月初,一位微博用户发文称,在与 Keep 内部员工沟通后,得知 Keep“卖奖牌卖了 5 亿”。
从“教人自律”到帮人“包自律”,已经摸清了人性不可逆的 keep,似乎迎来了反转。
01
过去保留
投入最多的钱,做最昂贵的工作
当飞盘旗帜占据绿地,萤幕前的“刘畊宏少女”结合赛博健身房,被贴标签的图标卷起自然与科技的争论,我们仿佛忘记了赛道的鼻祖,守住。
过去,Keep 业务在前面开花,相当于将线下“自律健身”的那套东西打包、搬到线上。
Keep 的第一批种子用户,靠免费课程、低门槛健身、烧钱砸市。作为提供聚合健身课程的机会之窗,Keep 的起点与大多数工具产品无异,优质的内容、可访问的免费、公众最敏感的两个元素,成功帮助 Keep 成为运动项目的领导者。上线 100 天内,用户数突破 100 万;上线不到三年,用户数就突破了 1 亿,单日活跃用户数稳步固定在 3000 万左右。
不过,由于盈利压力,Keep 开始免费出售会员,当时的新用户在几次免费试用后会收到收费通知。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少见,就像很多免费软件在Appstore上第一个月的时候,一旦签订协议,就会默认按月或年费续费,而免费/低成本质押和后续高价收割的模式在餐饮行业更为常见,比如瑞幸和滴滴。
后来,Keep 的定位升级为一家运动科技生态公司,并扩大了业务板块,将产品线延伸到智能硬件领域。根据招股书,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Keep 已成功销售约 108,000 辆 Keep 智能自行车、150 万个 Keep 手环、100 万个 Keep 智能体重秤和 197,000 台跑步机。
在同一时间段内,Keep 在工作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是在 2018 年左右,健身空间 Keepland、适合家庭场景的智能运动产品 KeepKit、服装品牌 Keepup、轻食沙拉 Keeplite 等都离线构建。
综上所述,Keep 过去三年的盈利能力一直围绕着三种模式展开:销售会员和在线内容(课程和训练计划)、销售智能健身器材(自行车、手环、体重秤和跑步机)以及销售配套运动产品(食品、服装和健身器材)。
烧钱最多,做最昂贵的工作,盛开并不意味着果实丰满。
2019 年,《Keep Light Food》因无线门店被认为涉嫌违规,现已停播;2020 年,江苏省消保委发现 Keep 销售的文胸、跑步袜、防晒头巾不合规;同样在 2020 年,Keepland 陷入了一波关店浪潮,关闭了上海的三家门店,退出了上海市场,最长生存期只有一年。
虽然消费品贡献了 Keep 一半以上的收入,但智能硬件占 35%,训练器材占 40%,食品占 25%;不过,占大多数的智能运动产品的毛利率并不十分乐观。根据截至 2021 年 9 月底的数据,Keep 自有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仅为 29.3%,更不用说智能硬件赛道,小米在后。
Keep 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从它这么多年亏损的事实可以看出。从最新数据来看,Keep 已累计亏损 61.39 亿元,月均亏损超过 1.5 亿,因此外界经常质疑“3 亿用户和数千万会员撑不住 Keep 上币”。
02
立即保留
从少数到多数
这三年我们一直在花钱进行营销吸引新客户,现在会员渗透率为 9.7%,月留存率为 70%,12 个月的留存率令人感动。
后
这么多年喊全民健身,中国人还是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把健身当成日常必需品,毕竟你很难让一个996的工人坚持锻炼,而且当刘畊宏开始在抖音直播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在加班写PPT。根据钛媒体的数据,2021 年中国的健身人口为 3.03 亿,虽然比 2020 年的美国 2.297 亿运动人口略多,但落后于美国的是 75.6% 的体育参与率,而中国为 21%。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Keep 开始为运动和健身增加价值。
例如,赋予健身价值。Keep 的口号“自律给我自由”一出场就风靡所有社交媒体,尤其是在 B 站的自律博主和学习博主中,这个口号更是振聩发扬魄、合理有力!
并增加乐趣。既然用户不想动,就让用户在玩的时候动起来,所以把娱乐和教育放在健身上。健身戒指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任天堂 22-23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截至 2022 年 6 月底,Switch 售出 1454 万份《健身戒指冒险》,位居畅销榜首。
只是后来,健身戒指逐渐变成了下一个 Kindle,被放在角落里掸了掸灰尘。而 2023 年初“Keep 卖奖牌卖 5 亿”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Keep 的线上跑步和奖牌是娱乐健身的进阶版,就以联名甄嬛的“娘娘跑”为例,应用一个甄嬛的故事框架跑步,降低门槛,生动有趣, 并针对大多数健身新手。
体育应用的变现渠道相对较少,其工具属性强,用户停留时间短,但运营成本不低,导致整个行业基本亏损。只不过,健身爱好者的钱显然不够用,Keep 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针对广大健身新手。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人“自律”真的不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它是在与人性作斗争,于是我就想出了 Keep,从带人实践“自律”,到教人如何包装自己很“自律”——联名 IP 搞奖牌。
训练的门槛非常高,等待耐度提高要等很久,keep 直接帮人包装自律的形象:用各种 IP 制作联名奖牌,然后举办活动收入场费,跑几公里,就能获得限量版联名奖牌。只要每隔一条路走几公里,就能拿到一枚设计精良的漂亮奖牌,成就无限高,爽点直接升起,这不是运动打卡,这是奢侈的发放。
甚至将每枚奖牌都变成社交讨价还价的筹码。
通过与不同的经典 iP 和亚文化建立联系,Keep 奖牌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交筹码。有奖牌的人可以炫耀,小红书上挂满墙的奖牌,似乎在偷偷戳着说:“我的持有者,超级潮,超级健康”。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小红书的帮助。毕竟给女生种草是小红书的特长,而 Keep 推出的众多奖牌显然也是在女生的理念下,而《爱与生产者》的限量发售让男朋友们可以跑出更多的三丽鸥,所以凭借小红书强大的植草能力,Keep 奖牌成为了笔记里的流量密码, 潮人必备的“网装”,让他们一口气“赚了 5 亿”。
甚至喂养了“替补跑”。
据“Acorn Acorn”的调查显示,跑 5 公里一般是 20 元,一次“王者跑”一天可以接到 100 多单;奖牌方面,小红书、咸鱼,甚至拼多多都有用户或专业黄牛兜售奖牌,而两年前风靡一时的那只大耳狗,是二手市场热销产品,价格明确,你的爱值 199。
03
写在最后
从少数人到大多数人,用户对 Keep 有不同的解释。
对于少数运动健身爱好者来说,奖牌只是可有可无的奖励,他们自然觉得这笔钱花得让人无法理解。你可以自己跑步,那为什么要花钱注册呢?真正热爱跑步的人可能对在线跑步没有任何感觉,当他们在网上比赛中赢得奖牌时,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感。比如一个每月跑 100 公里的人,一直告诉他,跑 10 公里花 39 就可以拿到奖牌,人每周都要跑好几次 10 公里,为什么要花 39 买一枚奖牌呢?
而对于健身白人来说,花 39 买到设计质量都不错的吊坠,在目前的市场上也更有价值,而且跑步的过程也可以帮助获得健康的身体,这比花钱开会员,随便开个盲盒什么的要好得多。
在线事件可以增加 Keep 在跑步场景中的用户活动。Keep 最近在这个场景的界面中新增了一个 “Equipment” 数据库,用户可以在其中找到各种品牌的跑鞋,添加设备后,可以记录跑鞋的里程数。生成的使用数据在未来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货币化价值。
在同行中,谷东保持在两年前就发起了一场在线马拉松。使用好看的奖牌扩大跑步等运动场景的用户辐射圈,落地门槛不高。另一款国内跑步 APP 月洞泉也在向用户强调线上跑步赛事奖牌的设计感。
古东赛事市场副总裁江军在 2018 年初表示,古东每年颁发的奖牌总数在百万枚,“以前奖牌销售亏损,6.6 元、9.9 元、14.9 元,现在是 19.9 元、29.9 元,基本都是微利。”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Keep 对商业化的探索多年来不断发展。它通过在线课程逐步提升其在“运动”场景下的品牌影响力,从少数人到多数,这对 Keep 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便点赞,戳它看它